三地铁时代,光明独具爆发潜力片区在这!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郑宽
08-28 14: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28日,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工程将完成时刻表试运行,为年内正式开通再添利好消息。

8月中旬,地铁13号线二期北延段工程也传出实现“长轨通”进展,这意味着线路具备跑车调试条件,为后续开通运营奠定基础。

两条线路在光明交汇站点正是光明城站。三地铁时代,光明区独具爆发潜力的区域由此诞生,它就是光明城站片区。

不久的将来,光明城站将真正成为多轨交汇的核心节点,汇聚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地铁13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二期,未来还将接入深莞增城际铁路等。

从多轨交汇的交通枢纽到科学城“科创转化区+对外窗口”规划,光明城站片区已跳出“普通地铁站”范畴,成为一个以TOD模式(交通导向开发)为骨架,融合产业、生态、居住的“未来城市单元”。

科创快线“遇见”科学线路,“半小时交通圈”扩容

毋庸置疑,光明城站片区最大优势在于轨道交通,可半小时链动广深港核心区。

在地铁线路上,光明城站是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及13号线二期(北延)双岛四线换乘站。

地铁13号线被誉为串联光明、宝安、南山的“黄金科创快线”。相关领域专家曾表示,13号线预计沿线覆盖约40-60万居民和70-90万工作岗位,承载约143万人次出行需求。

地铁13号线连通光明科学城、南山高新园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发展区域,未来还将对接松山湖科学城。随着地铁全线贯通,沿线产业链布局、科研人才交流、创新要素集聚与流动,都将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地铁13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后,对于在南山科技园、后海总部基地工作的精英人群来说,从光明到达上述片区,通勤时间可缩短至30-45分钟。

地铁6号线支线同样被誉为“科学线路”,沿线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高度集聚,包括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理工、光明生命科学园、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

“科创快线”与“科学线路”交汇,正吸引大量科研与产业人才涌入光明城站片区安家落户。记者走访光明城站片区中建观玥等楼盘获悉,已购房业主中,南山、宝安、光明本地刚需成为主力军。

在高铁线路上,光明城站是广深港高铁和赣深高铁交汇点,是承担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都市圈交通服务功能的重要铁路换乘枢纽。光明城站达广州南站车程最短25分钟,达香港西九龙站车程最短34分钟,均在“半小时交通圈”内。

从光明区整体轨网规划上看,未来,光明城站枢纽将形成多轨交汇格局。除已开通的高铁线路和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路外,光明城站还规划引入深莞增城际,目前项目处于前期规划研究阶段。

随着两条地铁线路建设进度不断刷新,光明区将进一步强化区域联动合作,加快沿线重点片区开发,打造地铁沿线发展活力带,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是地铁站点,更是“轨道上的城市会客厅”

光明城站片区属于光明科学城“一心两区”中的产业转化区,是光明科学城的科学转化高地和对外窗口,先进智造产业集聚区的科学赋能高地。这意味着持续的就业人口导入和区域价值沉淀。

光明城站片区定位于光明科学城-河套联动基地,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西起光侨路,东至科泰路,南起龙大-外环高速、北至茶林路。

光明城高铁站位于片区地理中心,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可与香港、广州形成“30分钟生活圈”,具有连片未开发用地,将联动河套、联通香港,集聚深港两地一流科研和产业资源,引进央企国企等新兴力量,重点发展智慧交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业态,打造大湾区战新和未来产业策源地。

8月22日,光明区首个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光引粒·人工智能创想空间”在该片区的华强科技生态园揭牌,首批有7家高潜力人工智能企业入驻。未来,该片区将吸引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源加速汇聚。

片区未来发展与光明城区整体发展紧密相连。区域发展的核心数据说明,光明这座城区的价值正在被发现和重估:

创新浓度:光明科学城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23个,全社会研发投入102.7亿元,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增长26.1%。众多科研机构入驻或启动建设,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人口密度:2018年光明行政区成立之时人口93.85万人,2024年人口达117.41万人,人气蒸蒸日上。单从人才维度看,光明科学城院士达59人、高层次人才超3000人、科研院所人才近8000人、博士人才超5000人,共有161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经济速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光明区GDP增速达6.1%。光明集中布局发展“3+3+1”产业集群,集聚35家上市公司、超1900家规上工业企业、2275家国高企业、1063家专精特新企业,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

创新浓度越高,人才越密集。科技和人才汇聚的区域,城区价值自然会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5—2035年)》,全市划定4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其中,光明城站枢纽周边片区位列其中。

这意味着,光明城站枢纽周边片区将形成立体综合空间,规划地下商业综合体,构建“10分钟遮阳避雨步行圈”。未来无论刮风下雨,不用出站就能完成通勤、购物、休闲,促进交通优势转化为城市优势,提升城市吸引力。

公园、商业与教育,城市量级配套齐全

半城山水,半城繁华,在光明城站片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光明城站片区步行可达虹桥公园。4公里长的红飘带,早已成为市民近悦远来的露营、徒步网红打卡地。

这里不仅是十五运会小轮车赛场,更是未来居民日常健身运动场所。

驱车10分钟内,可达深圳科学技术馆、科学公园(北翼)。

外形酷似“大飞船”的深圳科学技术馆,一出道即成为大湾区顶流,开馆百日接待游客已超160万人次。作为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是深圳市“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科学技术馆24个主题展区多达950个创新展项,适合不同年龄段市民“打卡”,给光明区带来超高人气。

科学公园(北翼),登上科学顶,可360度俯瞰一城繁华与青山绿水,天空之境配上光明独有咖啡,早已成为社交平台的出片胜地。

想要欣赏高端文艺演出和展览,地铁通车后两站即达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斩获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是光明区文化地标,每年近百场高端演出在此上演。

光明城站片区休闲购物,现阶段可依赖社区底商,还有2站地铁范围内的凤凰城商圈。

凤凰城商圈汇集了蓝鲸世界、万达广场、N次方公园三大商业体,总体量超20万平方米,品牌超450个。

其中,蓝鲸世界在全市中小型商业综合体人气排名中位列第一。仅今年上半年,三大商场就引入了70个新品牌,其中不乏深圳乃至光明首店。

光明城站片区优质教育选择多元,片区内已投用光明区外国语学校等优质学府。由深圳实验教育集团金字招牌加持的深圳实验光明科林学校,也已实现借址办学,新校园将于今秋学期投用。

医疗资源丰富,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光明区人民医院东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均在5-10分钟车程内。

随着13号线、6号线支线二期通车,沿线科研及产业人口加速涌入,光明城站片区利好将充分释放,成为一个生态优美、幸福宜居、科创总部集聚的价值高地。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王雯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郑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