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天里,深圳市民中心B区西展厅人流如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图片展迎来不少市民观展。26日开展首日,来自博歌科技的智能机器人Temi在梅园实验学校师生带领下,早早就来到现场,为上岗做图片展“解说员”投入准备;此时的展厅内,众擎人形机器人“小擎”也“操练”了起来……机器人与156幅图片同场亮相,共同讲述深圳奇迹的诞生过程,让这场图片展赚足了眼球,不少市民观展时直呼:“这很深圳!”
机器人解说员上岗,“科技+人文”成展会看点
“这是Temi,你可以唤它‘小叮当’。为了让它看起来更亲切,我们帮它设计了一个倒退动作,确保它能始终面对观众……”梅园实验学校初中学子林洪祥和同学们提前来到图片展现场,在该校科创社团老师阮澳伟的带领下分工协作,为机器人编程。“绘制地图、编写行进程序、彩排走位,每一步都由学生们完成。”阮澳伟认为,把科创课堂搬到展厅,既能让学生体验机器人落地的应用场景,也有助于他们在编程过程中进一步读懂深圳。林洪祥表示,“小叮当”的参与,可以吸引和自己一样的年轻观众,让更多人了解深圳的发展历程,也更直观地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市场部总经理姚淇元坦言,“从关节自研到算法迭代,再到供应链协同,我们每一步都踩在城市产业升级的鼓点上。”他相信,“深圳发展日新月异,敢闯敢试的城市气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初心从不曾褪色,‘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正吸引更多年轻人把梦想写进城市腾飞的底色。”
“当事人”亲述那年那事,老照片唤醒共同记忆
几代特区建设者在一张张老照片前驻足,重温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
展厅内,一张名为《升》的照片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红岭大厦工地,吊臂直插云霄,一名身穿蓝色背心的建筑工人正昂首扬臂,指挥吊车运作……1984年6月,基建工程兵老兵、摄影师周顺斌按下快门定格的画面,早已成为一代人奋斗拼搏的时代象征。周顺斌感慨:“40多年来,我的相机从不离肩,只要走得动,我就要继续用相机记录这座城市。”
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和小伙伴也来到展览现场,从一帧帧记录深圳变迁的照片前走过,他不时停下来端详照片里的场景。“我熟悉的不只是街景,更是那股永远向前的冲劲。”石欣表示,“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倍感振奋。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于我个人而言,就想继续为城市建设做更多的事,让它变得更快、更美、更安全,更加现代化、国际化。”
留言墙上是“告白”,也是梦想成真的未来
“深圳还是太全面了!”设置在图片展出口处的一整面“留言墙”成了观众的热门打卡地,短短一天半,墙面已是祝福满满。
育才二小学生廖明哲和爸爸专程从蛇口赶来看展,他悄悄告诉记者,不少图片里的故事发生在他出生前,自己并不熟悉;而如今的深圳是一个充满科技元素的城市,与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有着天壤之别,正是这种巨大差异,让他真正理解了“深圳速度”。他想了片刻,在留言墙上画了一枚火箭。
深圳晚报摄影记者严文婷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记录深圳是她的日常。观展后她颇为感慨,“平时都是我记录别人,今天却着实被前辈记录的城市所震撼。从这些照片中不难看出,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说着,她把相机对准了留言墙,“未来,我的镜头里不仅有高楼,还会有更多幸福的笑脸。”
45载改革春潮澎湃,45载天工人巧日争新……展厅内光线渐暗,轮岗的机器人“解说员”顺利完成当日工作,观众却仍意犹未尽。或许,正如少年林洪祥所说:“未来的深圳会成为什么样子?将会由我们来定义!”此刻,深圳这座城市与深圳人的生动故事,就在一张张点亮的笑脸里继续着……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