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热土 守望初心 | 深圳农商银行与特区建设铿锵同行

08-26 00: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目前,深圳农商银行已服务全市1/5的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占比超98%,成为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金融伙伴

南海之滨,春风又度。当深圳经济特区迎来第四十五个发展年轮时,这座城市已从昔日的边陲小镇蜕变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有一家金融机构始终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从1952年深圳第一家信用合作社的蹒跚起步,到如今资产规模超8000亿的现代商业银行,这家根植特区的深圳农商银行,用七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始终把普惠融入血脉,将科创镌刻基因,用技术厚植发展,以开放融合未来,在特区发展史上镌刻下深深的金融印记。它的成长轨迹,勾勒出深圳金融改革发展的壮阔航程,它的企业人格,正是“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最铿锵、最温暖的金融注脚。

潮起南海:根植血脉的普惠底色

作为扎根深圳的本土银行,深圳农商银行自诞生之初便将普惠金融融入发展的血脉。作为网点数量位居深圳前列的银行,深圳农商银行将网点开到社区,把ATM机布设在工业园区里,从早期倾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服务“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到伴随特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纵深推进,持续深耕社区与工业园区,深圳农商银行始终担当原特区外金融服务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在当时深圳市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深圳原关外社区兴建工业厂房达7000多万平方米,吸引外来人才和外来投资,为深圳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当前,深圳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深圳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战略也步入新阶段,以数字化驱动、生态化服务和精准化滴灌为核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持续适配的金融支持。在机制创新方面,该行2009年设立小微专营部门,2018年升级为普惠金融部,并通过单列信贷计划、提高不良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截至2025年6月末,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超50%。

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服务质效的核心引擎。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整合内外部数据,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该行持续迭代“结算贷”“订单贷”等场景化产品,精准响应企业经营需求,并于2024年推出纯线上信用贷款“微易贷”,实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年底审批金额超9亿元,服务客户近万户。

此外,该行秉承数十年来“金融服务送上门”的经营传统,以全市200余家网点为支点,派驻团队深入园区与商圈,不断加大市场主体走访和服务对接力度,并联动各层级政府相关部门,依托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服务中心等渠道,为企业导入各类资源。多年来,深圳农商银行通过“百行进万企”“深惠万企·圳在行动”“千企万户大走访”等行动触达企业超12万家,有效破解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创新驱动:科技金融的先锋实践

新世纪的曙光中,深圳开启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之路。深圳农商银行紧贴深圳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战略布局,2017年启动转型发展,提出“三年服务2000家科技企业、投放200亿科技贷款”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创投思维,突破传统银行服务模式。2021年开始推出“科创金种子计划”并不断升级,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目前,深圳农商银行已服务全市1/5的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占比超98%,成为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金融伙伴。

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该行持续深化专营体系建设。2024年,该行获批4家科技专营支行,数量居当年全市首位,并在专营支行全面推行“六专”管理机制,实施差异化政策。为进一步放大协同效应,依托200余家网点遍布深圳的服务优势,深圳农商银行搭建起“1+4+N”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专营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润泽全市科技企业。

产品方面,该行打造“三维”产品矩阵,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行业属性等提供差异化服务,为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匹配相应产品。同时,该行构建“融资+融智”生态圈,充分利用扎根深圳多年积累的地缘人缘优势,链接政府、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资源,联动大股东星展银行的全球化服务能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如联动政府、协会推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截至2024年末累计知产质押融资登记金额82.6亿元,笔数952笔,连续三年全市领先。

数字赋能:智慧金融的深圳方案

深圳农商银行的成长轨迹与特区发展共鸣共振共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深植血脉,其核心系统的演进正是这一历程的科技注脚。自1996年成立科技兴社领导小组以来,该行契合深圳经济发展需求,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已持续近三十年,近三年科技投入更是超18亿元,走出了一条从跟随到主动创新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1998年,正值深圳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兴起,金融服务需求激增。该行率先在全国农信系统内独立开发第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并成功上线。这一系统极大解放了柜面生产力,以灵活便捷的存取服务吸引了大量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

至2005年底,深圳农商银行顺利完成改制,次年启动第二代核心业务系统的研发,于2011年成功上线并获得深圳市金融创新一等奖。二代系统有效突破了一代系统在可扩展性、客户服务、风险控制及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瓶颈,实现了以技术升级驱动服务与管理升级。

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客户需求从“功能可用”转向“体验优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成为核心要求。2022年4月,深圳农商银行将第三代核心系统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全面采用“云+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数据库”的国产技术路线。2025年4月,三代系统正式投产,最终完成了739个金融产品、3450万个账户的平滑迁移。这套采用分布式架构的国产化系统,每秒可处理6000笔交易,可承载日均交易量超3000万笔,不仅为该行未来十年的业务发展夯实科技基石,更成为国内中小银行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实践。

扬帆未来:立足湾区的金融新篇

深圳经济特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勇于突破的创新之路。植根于此的深圳农商银行,将这一基因深植于发展之中,在多个领域实现“先行示范”,以扎实的“金融所能”坚定服务“特区所需”。

敢为天下先,在这里成就不凡。自成立以来,深圳农商银行创下多个业界第一:1998年发行全国农信系统首张银行卡;1999年成为全国首家获外汇业务资格的农信社;2005年改制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改革、溢价发行”的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该行持续引领创新:2015年发行首单ABS,开创个人类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先河;2019年推出智慧租住平台“智小窝”,服务近150万来深建设者;2020年成为全国首家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农商银行;2022年成为全国首家具备“南向通”业务资格的农商行,推动跨境理财服务扩容降槛。

敢为天下先,在这里闯出新路。2021年4月,深圳农商银行成功引进新加坡星展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近十年来国内首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小银行。星展银行持股13%成为第一大股东,并于2023年和2025年增持至19.4%,显示国际市场对其发展的高度认可。此次合作不仅是跨境业务的拓展,更是深圳农商银行面向大湾区、布局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步骤。通过引入星展银行的治理经验与数字化能力,该行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植根深圳、辐射湾区的现代化银行体系。

2021年11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确立在跨境金融、财富管理、风控等关键领域深度协作。至2024年5月,双方合作关系全面升级,制定面向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以“全面合作、定向突破”为路径,在零售、对公、数字化等领域推进多项实质项目。

这一举措不仅是股权优化,更是格局跃升;不止于业务协作,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锚定,深圳农商银行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市场。

除了在普惠、科创及数字金融领域,深圳农商银行同样在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方面深耕不怠,积极探索差异化的绿色信贷模式,推动绿色信贷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养老储蓄、理财及保险产品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同时优化线下网点适老设施,提供方言服务,推进手机银行适老化改造,助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奋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如今,当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渐次铺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在肩,深圳农商银行正以数字化转型为舟,以融合创新为帆,承载着四十五载的积淀与梦想,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注入澎湃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继续书写金融报国的时代答卷。


通讯员 张保英 编辑 冯靖娴 一审 麦苗茵 二审 杨乔博 三审 李天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