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张非梦: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基地作平台作通道作枢纽

深圳特区报
08-25 07: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积极打造深圳海外综合服务平台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近年来,深圳商务和投资促进部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安排,牢记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使命任务,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全国全球的市场作为我们的市场,把全国全球的资源作为我们的资源,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

回顾奋进之路,深圳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外贸易方面,贸易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外贸规模、能级、载体、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圳外贸结构更趋优化,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占比由2018年的46.4%提升至2024年的54.9%,民营企业2024年进出口占比超过70%,高技术产品不断迸发出口新活力,2024年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占全国同类商品近两成,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出口规模全国领先。深圳外贸整体规模持续提升,近年来货物进出口规模连续迈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重要台阶,其中近5年进出口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0.2%,高出全国整体水平2.1个百分点。2024年进出口规模攀升至全国内地城市首位,总量超过4.5万亿元,对全国增长贡献超过30%;出口规模实现全国“32连冠”,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达到1.54%,较2018年(1.35%)提升约0.2个百分点。2025年1-7月进出口规模2.58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内地城市首位。

利用外资方面,持续健全“大招商”格局,打响“投资深圳”品牌,更多全球优质企业、项目、资本云集鹏城。吸引和利用外资是衡量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深圳一直是全国、全省外资大市,外资企业也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极贡献者,近年来深圳持续打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条例》,不断完善促进外商投资的服务体系,助力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发展快。深圳是全国外商投资高地,“十四五”以来截至2025年7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3.46万家、约占全国14.7%,近3年增量均为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约2742.3亿元,是“十三五”同期的1.2倍。深圳已成为世界500强兴业热土,2021-2023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每年落户项目均超250个,2024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汇聚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超260家,洽谈签约项目超400个、涉及投资额超9000亿元。

对外投资方面,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深企全球经贸合作纽带更加紧密,对外投资合作“鹏”友圈持续拓展。大力支持企业国际化布局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自特区建立以来,全市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经营主体发展迅速,遍布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日益多元,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金融、能源等多领域延伸。积极打造深圳海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市场专业服务资源,实现产品出海、投资出海和服务出海全领域覆盖,提供前期规划、筹备组建、落地经营和安全发展等全方位、一站式出海服务。截至2025年7月,平台已集成70大类出海服务事项,引导200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发布企业出海需求事项700余项,举办各类出海活动120余场,推动境内法律、财税、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国际化布局,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保障服务。

展望新的征程,赓续弘扬特区精神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改革开放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根和魂。深圳商务和投资促进部门将立足“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定位,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体现担当,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基地、作平台、作通道、作枢纽,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答卷上续写“春天的故事”。

接下来,将牢牢把握好《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带来的新机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方面,持续提升“四化”水平:一是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营造有利于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二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是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推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加快融合、互促互进。四是助力企业布局全球化,加快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和贸易平台,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另一方面,全力应对外部国际经贸形势变化,积极参与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促进高水平双向投资,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努力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作示范,探索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商务和投资促进领域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依托前海、河套等重大开放平台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商品、服务及生产要素更加自由有序跨境流动。二是以更大力度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与“新兴赛道”共同发力、“外贸产业”与“贸易金融”互促共生、“经贸工作”与“外事工作”有机融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联动发展,加快构建面向中长期的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壮大外贸新动能新业态。三是以更大力度促进高水平双向投资,以全球视野和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持续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促进外商投资的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外资准入政策措施和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深圳。进一步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有序全球化布局合作,支持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稳步拓展共建“一带一路”等经贸合作新领域新空间。四是以更大力度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会同全市相关部门对标国际先进城市经验和立足自身禀赋,围绕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国际贸易、宜居宜游、宜业宜学、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增强能力、提高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深圳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辐射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