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城市的深圳样本 | 地下城堡:深圳的秘境与富矿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07:36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城市向上生长,也向下扩张。目前,深圳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人均约6平方米。“地下城堡”悄然成型,吸纳了数以万计的“地下工作者”。

8月下旬的一个午后,30岁的张睿和闺蜜在连城新天地吃过午饭,买了杯奶茶,边逛边聊。她俩每个月会在这里聚聚。

这是一条地下商业街,全长1500米,总建筑面积4.18万平方米。它将会展中心地铁站与周边建筑串联起来,出入口30个,日均客流20余万人次,间接带动社会产值超过50亿元。

这样的地下空间,遍布深圳各区。或大或小,或密或疏。

城市向上生长,也向下扩张。目前,深圳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人均约6平方米。“地下城堡”悄然成型,吸纳了数以万计的“地下工作者”。地下涌动的“暗流”,是客流也是资金流,流动着常人看不见的财富,折射出深圳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深圳地铁岗厦北站人潮涌动。本文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搞钱从地下开始

林森是一名90后,在创业之前经常搭地铁。滚滚客流在他眼里就是滚滚财富。

搞钱就从“地下”开始!他与小伙伴一拍即合,在地铁站开起了烘焙餐饮店。短短5年间,他们沿着地铁线一路扩张,将“品顺坊”品牌店做到20家开外,生意像滚雪球一样。“我们主攻早晚高峰的通勤人群,以白领为主,帮助他们解决早餐和晚餐。”

张睿就是林森的目标客户。

张睿和闺蜜捧着奶茶聊天的那个时段,连城新天地俨然一片“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盛况。到处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作为国内首个“贯穿多站厅、连接多枢纽”的地铁商业街,连城新天地已成为周边数十万人无所不能的生活休闲空间。

一杯奶茶的工夫,张睿和闺蜜走过了便利店、咖啡馆,看过了数码城、二次元商城,路过了健身中心、品牌服装店……直到下午3时准备回地面时,地下还有多家餐厅大排长龙。

这条地下商业街,每天客流20多万人次,超过3000人在这里工作,间接就业人数更是过万。

它的隔壁,是另一个大型地下空间福田综合枢纽。二者在地下实现“无缝衔接”。

福田枢纽是集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地铁、公路交通及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超级地下综合体,总面积17.4万平方米,是国内第一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全地下火车站。

这里设有36个出入口,地下通达地铁福田站、会展中心站、市民中心站、购物公园站,并与领展中心城、购物公园等商圈联通,还可畅达另一个网红地铁站岗厦北枢纽。

岗厦北枢纽正是世人熟知的“深圳之眼”,是集合轨道交通、商业消费、运动休闲、文化展览等功能的“站城综合空间”。它将福华路、彩田路、益田路、深南大道围合的地下空间全部联通,既“缝合”城市又拓宽空间,日均客流量高达46.06万人次。

这样的地下城,深圳还有一批!包括国内首座全地下、零污染的大型污水处理系统布吉污水处理厂,开发纵深30米、规模约660万平方米的前海地下新城。

▲市民在连城新天地购物。

向下再造CBD

大部分深圳市民,都习惯沿着地铁“动脉”工作生活。

钟女士一有空就搭地铁往蛇口跑,多年如此。

她家住世界之窗附近,紧邻地铁站。有时,她会坐2号线到蛇口体验“慢生活”。天气凉爽时,就在深圳湾公园或人才公园下车,一边散步一边吹海风、听鸟鸣。

深圳湾最适合赏落日晚霞。“每次都会提前赶到大沙河入海口,那里有一个观景点,视野、角度都非常好,看深圳湾和南头半岛的天空美极了。”每当这个时刻,钟女士都会觉得又回到少女时代,就像一次精心准备的约会,莫名的激动和幸福。

有的周末,钟女士还会邀几个老友,一起去后海或海上世界购物、逛吃。

后海地铁站附近,云集着一众商场美食店。通过连廊,海岸城、天利名城、保利三大购物中心想去哪个去哪个。走不多远,还可以去后海新村,这里汇聚了五湖四海的菜系。海岸城地下那条街,钟女士“闭着眼睛就能找到”。两边开满了各种小面馆。形形色色操着不同口音的人,挤在几平方米小店里“滋溜滋溜”嘬面。

她说,这些年沿着地铁逛深圳,尝出了各种市井滋味和人间美好。

钟女士所言所感,源于地铁的不断延伸。深圳大部分的地下空间,正是沿地铁线而拓展。“一网四片多点”的地下空间布局结构,“一网”即指地铁网。

从2004年12月开通第一段地铁,到如今18条线595公里,深圳已然织密四通八达的地铁网,“1公里地铁率”达97%,单日客流破千万已成新常态。

深圳持续向下“开垦”,造出了一座相当于小城市规模的地下新城。目前,深圳地铁每公里与地下空间的接驳面积、地下空间开发体量,都居全国城市之首。

深圳并没有罢手,又储备了一批地下城:全市划定4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规划建设前海、机场东、光明城、坪山、平湖等大型地下综合枢纽。

城市的空间格局,每天都在焕新。

有人调侃,“贵为深圳人,我竟然看不清深圳的样子,因为在地下活动是我的日常。”也有人形容,深圳中心区的地下世界被彻底打通了,再造了一个CBD。

▲工作人员巡查地铁轨道。

编织美好新生活

1、12、260、1560、10000……这组数字是彭伟平无数个深夜的“必修课”。

作为地铁4号线的轨道巡视员,彭伟平已在这条路上坚守了10年,名副其实“长期搞地下工作”。

夜晚的地铁轨道,幽深寂静。彭伟平和同事两人一组,对巡视区段的12组单开道岔、1组菱形交叉道岔、260个接头、1560个接头螺栓、上万个扣件及各种专业设备进行确认。一夜的巡视里程大约7公里,要背着15斤重的工具包徒步超过3.5个小时。

王晶的巡视范围,则是地铁站沿线的安全保护区。7天走完一条线,辨识并管控区内风险项目,是王晶一周又一周的工作。周周如此,周而复始。

无数个彭伟平、王晶,默默守护着“地下城堡”的安全运行,编织出一幅幅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助力美好生活的,还有循着地铁“动脉”而运动的黑科技。“无人机+无人车+地铁”新穿搭,让地铁变身不怕苦累的“快递小哥”。

福田站,一架载着包裹的无人机缓缓降落。工作人员麻利地取下,小跑着送到站点。经过分拣、装笼、安检,包裹被送进地铁站。候在站厅的无人车装上包裹,一路开进车厢。每个包裹会被地铁准点无误地带到下一站。

这是深圳地铁集团联合顺丰推出的轨道物流新模式——全国首个“空中无人机+地面驿站+地下无人车+地铁”空铁轨联运网络。

顺丰深莞区运营规划负责人张昊很看好这项业务:“周边货物运到福田站下沉停车场,再通过双层自动传输设备送到站厅。在地铁40秒停车时间内,笼车(无人车)就能把货物送进车厢。”

数据印证了张昊的乐观:这个网络2024年货运量约200万票,单日峰值突破3万票,日均处理量相当于23辆小型货车的运量。

既水平扩张,又垂直生长。深圳“螺蛳壳里做道场”,形成了更立体、更高能级的城市承载力,也为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更多可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对此很认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释放地上面积,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增添城市活力。”

深圳“向下”的进度条,每天仍在刷新。到2035年,全市将建成1000多公里轨道,比现在多一倍。今天的“地下城堡”,依然处于发育期。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