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在整个生态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中国的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位居全球前列,海洋旅游的增长潜力巨大。根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其中滨海旅游业增加值最大,增速位居第二,全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
作为资深的旅游行业从业者,赞那度精品旅行网首席运营官谢啸受邀将参加2020海博会宏观论坛暨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
谢啸在旅游行业拥有20年的丰富经验。他曾任职于中国国旅,彼时中国30%的出境游皆通过中国国旅实现。随着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谢啸开始转战全球知名的高端旅行社,专门服务全球各地高净值人群的休闲旅游。2014年加入赞那度精品旅行网,负责公司全部旅行业务,他带领团队丰富高端旅游产品线、优化及整合资源,持续巩固赞那度在中国高端旅游行业的领导地位。
谢啸将在论坛的“从岸线旅游到海洋旅游,蓬勃发展的新行业”环节发言,探讨后疫情时代,蓝色旅游的机遇与挑战,他在接受2020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采访时分享了其中的一些核心观点。
(一)
2020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您所在蓝色经济的哪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在哪里?
谢啸:我所在的是旅游行业,作为旅游行业从业者,我注意到,在疫情之前,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有如下变化:
1.海洋旅游产业体系的核心由“观光”向“度假”迅速过渡;
2.从目的地选择来看,我国的海洋旅游正从滨海旅游(近海)向海岛旅游、远洋旅游逐步扩散;
3.海洋旅游的产品类型呈多元化趋势,轻度探险、运动、娱乐如潜水(包括水肺潜水和自由潜)、冲浪、海钓、风帆、摩托艇、海边高尔夫等正逐渐成为流行。由传统的阳光、沙滩、海水向滨海、海上、空中、海底立体式的度假旅游转变;
4.海洋度假旅游者对于高品质度假环境、设施、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5.邮轮是远洋旅游的主要工具,作为仅用了短短 5 年时间就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最主要出行方式的是邮轮旅游。其中部分富裕阶层的游客已不再满足于乘坐母港邮轮(大型邮轮)到日韩、东南亚观光。而是转向主要航行于南北极、或者更小众目的地如南美的加拉帕戈斯、北美的阿拉斯加等地的小型奢华探险邮轮(其中最为知名的有水晶系列、银海系列邮轮)、甚至出现了选择豪华游艇、帆船等作为度假工具。
(二)
2020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疫情对您所在行业影响有多大?未来将如何应对?
谢啸:疫情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从邮轮到航空公司,再到游乐园、酒店和旅行社(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从中国旅游业到全球旅游业,共同感受着彻骨的寒意。2020 年注定是非常艰难的一年。
自春节以来,新冠疫情给旅游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各类旅游企业受损严重,普遍面临现金流不足,账款难以回收、大量游客投诉和运营成本增加等困境。
我们判断疫情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将持续到 2021 年上半年,市场复苏会依照先国内游、再出境、最后入境游的顺序。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其中国内游恢复较快,出境游东南亚特别是海岛型目的地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区会率先复苏,而入境游相对变数较大。
未来,旅游市场应有的发展趋势会因为疫情而迟滞,但不会消失,人们对出门旅行这件事以及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不会停止。
疫情的发生将促使旅游行业中的各类企业提升疫情防控措施、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保险理赔方案的设计,推动旅行产品和包括智慧旅游、数字文化等新业态创新。
(三)
2020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您对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有什么期待?
谢啸:我对海博会与论坛有三方面的期待,希望能够通过海博会更多地了解到国家对海洋经济的政策导向与中、远期规划;希望借此机会了解更多产业或龙头企业、创新企业的信息;希望与同行业或跨行业的企业家进行交流。
我个人希望在论坛上探讨的内容包括:“内循环”或“双循环”对蓝色经济与产业的影响,以及后疫情时期国家对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具体规划。
见习编辑 王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