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
阿里、腾讯、华为、平安等巨头云集,纷纷秀出“城市基肉”。进入数字化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已成各家必备战略,将智慧城市争夺战推向一个新阶段。
如今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诸多城市都在进行“数字化长跑”。来自前瞻研究院5月的报告中显示,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国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如果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我国智慧城市第一梯队。
而年初的一场疫情更给这段长跑之路添了一把助燃剂,被拆解出来的交通、医疗、政务等诸多智慧城市的分支都在无形中被重塑、放大,且悄无声息中被用户所接受。
在深圳,平安智慧城市则以“i深圳”产品模型为切入点,另辟蹊径,将包含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在内的不同场景浓缩在“i深圳”这一完整的产品之中。
与腾讯、阿里、华为的分支线进击模式不同,平安智慧城市的以产品模式耦合智慧城市不同场景,其联动性更强,且在不同城市具备超强的可复制性。
在数据整合方面,“i深圳”APP在“集约化”上下大功夫,携手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成功整合了多项证照数据资源。据了解,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集合了包括政务服务管理、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管理在内的若干行政职能,可以依据用户“线上”的需求,将“线下”的行政资源整合、互通。在这一“僚机”之下建好的“i深圳”,是一个拉近政群距离的权威平台。一方面,市民可以真正“一站式”办事,网上办事也可以一次搞定;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政府行政业务处理的繁琐度,实现政府办公的智能化、网络化,疏通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管道,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在整体规划方面,平安智慧城市聚拢财政、政务、医疗、教育、环保、交通、生活、信息八大智慧城市场景,从顶层设计到具象落地打造出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并以“i深圳”为载体,并脉络联结成完整的智慧城市雏形。
市民在“i深圳”APP即可一站式享受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警务安全、生活缴费、电子证明、游玩预约、文体资讯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服务,包括应届毕业生接收、居住证签注和申领、汽车摇号和竞价、乘车码、公积金提取、实时公交、交通违法查询处理、外地车通行证办理等高频服务,“i深圳”APP渐渐地成了24小时陪伴在市民身边的生活“好帮手”。
譬如为了减轻市民“办事难”的问题,平安智慧生活团队在“i深圳”打造全国首创区块链电子卡证平台,实现证照汇聚、一码通行,市民直接可通过“i深圳”APP进行“码上办事”。
在安全性方面,“i深圳”根据区块链技术的不对称加密防篡改、可追溯的特点,结合网上移动化申办,构建去中心化的证照目录体系和认证机制,对“i深圳”电子证照进行安全管理和共享使用,给敏感数据进行安全加固。
用户登录“i深圳”后,即可以查看本人名下由政府颁发的电子证照,包括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和公积金卡等,并可通过本人核验后快速办理与证照关联服务。由于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使用效力,不会丢失、安全可靠,只要“i深圳”APP在手,随时随地可在指尖上办理业务。目前,“i深圳”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支持50类电子证照上链、线下大厅扫码授权用证办事、线上授权他人查证,并在疫情期间,上线租房易,满足人们“零接触”需求,全面提升市民服务体验和政府办事效率。
在人性化方面,i深圳打通市民服务横、纵流程,整合、简化、顺畅多个办事场景流程。为了市民精准找到所需服务,平安智慧城市城市服务智库AskBob依托平安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利用ASR(语音识别)、NLP(语义理解)、机器学习等AI能力引擎,将AskBob与市民服务相结合,构建政策法规、审批事项、公共服务、办事指南、个人信用五大知识库,赋能“i深圳”平台上线智能客服“深小i”,支持APP服务“查询、问答、办事”一键穿透,打造“AI语音+市民服务”新模式,让市民解放双手,与“深小i”聊天办正事。助力政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可以看出,平安智慧城市的核心打法即“整体化”和“产品化”,从最开始的业务设计,到最终的场景协同,都是一个足够具象的城市“产品模型”。
在这一产品模型之下,平安智慧城市相继中标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更在2020年9月18日,平安智慧城市中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1.8亿元项目,是全国智慧市场监管第一大单,也是自全国市场监管局大部制改革后首个一体化项目。
回首世纪之交,全球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
时至今日,中国的数字化过程已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方式,城市生活方式,并对经济结构和商业模式产生着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改变。数字技术在重塑当今经济发展模式的进程中,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走向,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向着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建设一个阳光、畅通、便捷的便民渠道,一个了解民意、及时沟通交流、及时解疑释惑、及时排忧解难的互动平台, 一个汇集打通各行各业数据、信息、资料庞大系统,则是打通智慧城市壁垒,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保障。
2020年是深圳建立特区的40周年,如今深圳可以看作是一个智慧城市的样板间,下一个40周年,智慧城市或将以产品为聚合点,愈发具备联结性和整体性。
而平安作为智慧城市赛道的冲锋选手,已经为深圳、乃至全国打样:建造出面向未来的智能、高效、安全、人性的智慧城市雏形,率先拥抱数字中国。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