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剑桥博士生与深圳作家这场对谈,秒懂《神曲》

08-22 09:24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慧怡 通讯员 林泽君/文 张彩玲/图


8月21日晚,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不止音乐剧!深圳&意大利文化趣谈之夜”为观众打开了通往700年前但丁文学宇宙的大门,剑桥大学但丁研究博士生、《神曲》巡演文化顾问宋若词与知名作家、宝安日报社编委王国华,以学术与在地双视角展开对谈。



这场文化对谈与演前导赏拉开了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剧《神曲》在深圳演出的序幕。该剧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登陆深圳滨海艺术中心,连演五场。


对话从深圳这座城市切入。以“街巷志”系列写作闻名的王国华从城市观察者视角,描摹了深圳人日常中的“意式痕迹”,从友好城市布雷西亚,到公共建筑中融汇的文艺复兴美学,再到意式咖啡,意大利文化对深圳人来说早已十分亲切。



宋若词则分享了文化碰撞的亲身感受。她谈及在意大利求学的经历,以及《神曲》剧组主演在深圳世界之窗看到微缩家乡地标时“像回家了”的亲切感。这正如音乐剧带给观众的体验,足不出深,便能触摸原汁原味的意大利艺术之魂。


话题随之聚焦于《神曲》本身。王国华从中国“十八层地狱”的传说谈起,指出对死后世界的想像是人类共通的母题。宋若词道出了《神曲》的划时代意义:“《神曲》是第一人称‘我’的故事。”但丁将自己置于叙事中心,让传统史诗的客观叙事,转变为极具代入感的个人精神探索,并邀请每位读者,将“我”的故事视为“我们”的故事。


随后,宋若词的导赏以深度又轻松的方式将一部世界名著还原为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但丁,也有对女神爱而不得的故事。”但丁9岁时对8岁的贝雅特丽齐一见钟情,这份感情最终升华为不朽的诗篇。这个故事瞬间拉近了700年的时空距离。




当晚最精彩的类比,是将《神曲·地狱篇》中保罗与弗朗切斯卡的故事比作“12世纪的《甄嬛传》”。贵族少女弗朗切斯卡(甄嬛)为政治联姻嫁给年老丑陋的领主(雍正),却爱上丈夫年轻英俊的弟弟保罗(果郡王),二人因共读骑士小说而定情,最终被丈夫撞破并双双杀害。一个遥远的中世纪悲剧瞬间变得通俗易懂,引来全场会心的笑声。


作为但丁研究学者,宋若词还分享了《神曲》在文艺复兴与意大利语形成中的深远意义。在叙事上,但丁借助作者的“金手指”,打破了西方传统神话中“生者与亡魂不能触碰”的禁忌,让维吉尔牵起自己的手,给予他穿越地狱的勇气与慰藉。这一细节,正是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精神的先声。而在语言选择上,但丁更是放弃了高高在上的拉丁语,坚持以佛罗伦萨方言书写,把伟大的诗篇交到普通人手中,让知识与救赎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也由此开启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篇章。


【《神曲》与深圳】但丁与深圳都同意:45岁以下属于青年


此次但丁原著·意大利音乐剧《神曲》登陆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既是意大利文学瑰宝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深情对话,也是中意建交55周年的重要文化事件。这场对谈不仅关于《神曲》,更关于《神曲》与深圳、与深圳人的奇妙联结。




宋若词分享了她与剧组成员参观前海时的有趣发现,但丁在其著作《飨宴》中将青壮年期划定到45岁,这与深圳将青年人才补助政策覆盖到45岁的规定不谋而合。而其作品中对青年成长需要理性引导的关注,与深圳这座拥抱无限可能的青年之城也形成了跨时空的回响。


王国华认为,深圳作为国际化都市,拥抱《神曲》这样的世界级艺术,不仅是提升城市形象,更是为了拓宽市民的国际视野,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大家过上精神物质生活都很丰富的好生活。”


傍晚在深圳见到的壮丽夕阳,让宋若词想起《神曲》中的诗句,“此时正是那动人心弦的时刻,让远航之人心生柔情。”对谈中,她感慨,眼前结束一天工作后还愿意来到剧院听一场文化对谈的现场观众,与但丁笔下的远航者共享着同一种人性深处的柔软。《神曲》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学名著,而是一首写给你我、关于星星与爱的诗。人性中那份对美的感知与内心的柔软从未改变,它足以穿透700年的时光,将佛罗伦萨的星空与深圳的夕阳温柔地连接在一起。


【互动】躺在被窝里是成不了名的!但丁700年前毒鸡汤精准扎心当代人


经典如何向普通人开口说话,写作者如何看待经典?活动尾声,现场观众的热情提问串联起一条通向经典的探索之路。

面对关于如何入门《神曲》、跨越阅读障碍、理解艺术形式乃至发掘当代价值等问题,宋若词分享了自己10岁时便被但丁与维吉尔之间温暖的拥抱所打动的故事,并指出与经典的初遇,往往无关乎知识储备,而在于人性中最质朴的共情。因此,她建议读者不必被原著繁复的注释所困扰,只需抓住“爱”这条核心主线,,便能理解所有人物的命运。此次音乐剧的形式提供了非常好的接触经典的机会,观众可以尽情跟随剧中的摇滚、流行和歌剧等曲风让情感流动。至于经典的当代意义,宋若词认为,但丁“引导人们摆脱悲惨、达到幸福”的核心思想从未过时,其构建的道德模型“知错、忏悔、向善”于现代人依然有深刻的参考价值。她还引用维吉尔对但丁的激励“躺在被窝里是成不了名的”,表示自己写博士论文时,就感觉“膝盖中了一枪”。全场爆发出会心的笑声,看来即便是但丁,也有着我们普通人的挣扎与脆弱。


当观众将问题抛给王国华时,讨论则从读者的接受转向了创作者的思考。王国华认为,与中国传统戏剧,例如同样描写了阴间游历经历的《黄氏女游阴》中常见的劝世教化不同,《神曲》的颠覆性在于它更侧重于“审视自我”。这种深刻的内省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真正大规模地开启。王国华总结道,《神曲》这部数百年前的作品早已将对自由、道德和自我约束的思考置于核心,它如同一座思想灯塔,不仅照亮历史,更启发着今天的我们去追问:下一个颠覆人类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新神曲”,又会是什么样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