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伤痛中重生的她 剑指全运会领奖台——专访十五运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项目运动员雷珊珊

08-22 07:17
摘要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熊丹丹 (受访者供图)

▲雷珊珊在比赛中。

“在这边训练很舒服!虽然每天都是在酒店和训练场之间往返,但是路上风景很好,空气也好,山清水秀,让我心情更加放松。”汗水顺着发丝滑落,脸庞也因长时间在户外高强度训练而晒红,这名19岁的运动员眼神里有超越年龄的坚毅。“我叫雷珊珊,练习自由式小轮车6年了。”她的自我介绍简单直接,一如她在训练场骑行、腾空、翻转时的干脆利落。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马术、足球和自行车三个项目的部分赛事将在光明举办,其中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将于10月24日至25日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场地举行,这是雷珊珊正在为之全力以赴的比赛,她在十五运会将代表广东队出战,目前正在光明备战。

曾经受伤险些瘫痪

身体带6颗钢钉再次夺冠

对雷珊珊而言,这张十五运会入场券来之不易——需要经过多年比赛的积分积累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通过层层选拔才能获得。然而竞技体育的道路从来充满挑战,伤病也总是如影随形。

▲雷珊珊近照。

2023年4月,她刚夺得2023年全国自由式小轮车锦标赛暨2023年全国青年自由式小轮车锦标赛冠军,运动生涯正熠熠生辉时,命运却给了她沉重一击——她在7月的一次训练中受伤,胸椎爆裂性骨折。“医生说,只差两毫米就会下肢瘫痪。”回忆起那一刻,她的声音依然微颤。那是她人生中最漫长的黑夜,恐惧与不甘交织。

虽然术后恢复的过程漫长而痛苦,但雷珊珊除了坚持别无退路。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她一次次挑战身体的极限:在队友们正常训练时,她在康复室重复着枯燥的恢复性练习;当身体稍微好转时,她就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专业项目训练。汗水不知多少次浸透了她的训练服,疼痛时常让她夜不能寐,但对重返赛场的渴望支撑她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时刻。

“那段时间真的特别煎熬,自己吃不了饭,晚上痛得睡不着。”雷珊珊说,即使是现在,训练量一大,她的腰部仍会不适,天气变化时,体内的钢钉也在无声地提醒着那段经历。但她从未后悔选择这项运动——“它充满挑战性,能不断突破自我。”

仅仅不到一年,这个身体里带着6颗钢钉重返赛场的女孩,在2024年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第一站再次夺冠,上演“王者归来”。

每天训练超8小时

考验身体心理双重极限

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项运动融合了极限挑战与艺术创造,要求车手在1分钟内自行编排动作,在高低起伏的赛道上完成跳跃、翻转、滑行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它既是竞技,也是表演,是力与美的极致结合。

每天清晨7点,雷珊珊的一天就开始了:早餐后投入训练,中午短暂休息,下午继续训练至傍晚,每天的训练时间超过8个小时,晚上还要接受长达数小时的治疗。

当被问及如何克服对高难度动作的恐惧时,她说靠的是教练的鼓励和自己不断打气,但更重要的是理智的判断——“如果还没有达到做某个动作的条件,肯定不会去冒险。”这是用伤痛换来的经验。

这项运动不仅挑战身体极限,更是一场心理战。雷珊珊坦言,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大赛,每当面对场上数百双注视的眼睛,内心依然会感到害怕和紧张。但她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法:“从出发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整个场地都是我的。”那一刻,外界的目光和喧嚣仿佛瞬间静止,她的世界里只剩下赛道、车轮和自己。

高强度的训练之外,难得的闲暇时分,她也会和队友们去光明蓝鲸世界或万达广场逛逛商场,感受片刻轻松的生活气息。聊到光明的特色美食,她笑着说光明乳鸽确实好吃,“不过我们有严格的饮食控制,不能多吃。”对这位追逐极限的少女而言,美食也必须为梦想让路。

期待站上全运会领奖台

在世界赛场走得更远

对于即将到来的全运会,雷珊珊目标明确:“我想站上领奖台。”更长远而言,她希望在国际舞台上走得更远。她曾在2024国际自盟自由式小轮车世锦赛中获得第六名,那看似咫尺的国际领奖台,让她真切地看到了自己与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也让她更加笃定:通往更高舞台的路,就在每一次腾空和翻转中延伸。

与记者的谈话进行十几分钟,教练的呼喊声传来。雷珊珊立即起身,抱歉地笑了笑——训练时间到了。她小跑着返回赛道,重新戴上头盔,仿佛战士披上铠甲。

阳光下,她骑行、起跳、翻转,身影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那个曾经被医生判定险些瘫痪的女孩,如今正在赛道上自由飞翔。她的故事正如这项运动本身——在伤痛中重生,在腾空中超越,用滚动的车轮书写着青春的极限篇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