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育銮 通讯员 叶晓静 李思颖
面对老年群体健康服务需求多、专业资源覆盖难、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社区治理痛点,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龙田社区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以专业社工为“催化剂”,以志愿者为“主力军”,通过精准赋能和机制设计,将普通居民特别是低龄老人,培育成社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共同编织起一张温暖有力的社区健康守护网。
技能赋能:急救课堂练就“社区救护员”
“左手掌根紧贴按压位置,右手手掌根重叠于左手掌背,十指相扣,双臂伸直,上身前倾,垂直向下按压……” 龙田社区活动室里正开展一场“沉浸式” 急救培训。不同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这里结合真实案例剖析急救理论要点,从心肺复苏到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急救员都手把手纠正动作。活动中,还模拟独居老人晕厥场景,培养银龄志愿者们“急救 + 呼救 + 协作” 的综合能力。期间,社工制作的“口袋指南”和“口诀卡片”,让急救技能变得易懂好记。
“以前看见紧急情况心慌手抖,现在练熟了,心里有底敢上了!”65岁的吴大叔感触最深。他不仅自己成了学习标兵,更带动其他老伙伴一起加入,从“旁观者”变成了守护邻里生命的“社区救护员”。
安全筑基:“药管家”行动守护居家健康
居家用药安全如何保障?龙田社区将目光投向居民家庭的小小药箱。一方面,整合龙湾社康、龙田社康及连锁药店资源,组建12人医生专家智库,常态化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另一方面,组建的“专业社工+志愿者+医护人员”队伍化身守护居家用药安全的“社区药管家”,并结合常态化“敲门行动”开展过期药清理、健康管理、风险排查等工作,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助医”服务。
针对老人记不清药品有效期这一普遍难题,社工与志愿者巧思妙想,推出“三色标签法”:红标(近3月过期)、黄标(3-6月过期)、绿标(安全期),贴在药盒显眼处。截至目前,活动已回收过期药品100余盒,指导50余户家庭整理药箱。
银龄互助:“银发智囊团”点亮暮年生活
龙田社区鼓励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的低龄老人根据兴趣特长分为舞蹈组、手工组、健身组等服务团队。这些“银发智囊”不仅定期开展集体活动,还会主动结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上门提供教学或陪伴服务。60岁的许叔叔每周都会去89岁的独居老人赵奶奶家,两人一起聊往事,原本有些孤僻的赵奶奶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慢,现在和许弟弟一聊聊天,时间过得可快了,心里也敞亮多了。” 赵奶奶的话道出了许多高龄老人的心声。
“银发智囊团”成立以来,已有16名低龄老人加入,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结对帮扶10名高龄老人。低龄老人在传授技艺中收获了尊重与快乐,高龄老人则在学习与陪伴中丰富了精神生活,邻里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来一往中愈发深厚,为社区养老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活力。
下一步,龙田社区将持续织密社区健康守护网,深化“情感关怀、健康守护、运动活力、智慧服务”四位一体为老服务生态圈建设,让“健康守护圈”更精准高效,持续激活社区自治活力。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