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自然教育系列活动结束,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俞紫荆 文/图
08-20 10: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自然教育系列活动”结束。该项目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东莞市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场生动的自然科普盛宴,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自然保护意识。活动围绕自然教育主题,覆盖东莞市多个镇街(园区),惠及数千名青少年及家长。

活动共包括青少年自然教育嘉年华 、大型自然教育科普讲座、自然科学探秘活动以及自然科普视频推广等。其中,青少年自然教育嘉年华分别在长安镇、松山湖、茶山镇、万江、东城等5个镇街(园区)举办,每场吸引不少于110人参与,其中青少年占比超过60%。活动内容涵盖自然认知、动物观察体验、植物观察体验、自然手工和自然笔记五大板块,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自然的奇妙。

自然教育科普讲座则特邀科学家和科普专家,围绕野外科学调查、动物仿生学、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座。每场讲座参与人数超过80人,青少年占比达62.5%。讲座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科学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

在自然科学探秘活动里,活动主办方设计了8场主题探秘活动,包括“跟着蚂蚁学算法”“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夜幕下动物秀”等趣味课程。每场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30人,青少年占比50%。通过互动实验和实地观察,青少年们深入了解了自然科学知识。

此外,主办方还制作了5个本土动植物科普视频,通过微距拍摄和生动解说,展现了生物行为与结构的奥秘。视频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总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进一步扩大了科普影响力。

此次项目成功举办,得益于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专项资助和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精心组织。活动吸引了多个镇街(园区)的学校、社区及科普单位参与,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青少年受益”的科普新模式。活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自然教育系列活动,创新科普形式,为东莞市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助力培养新时代的科学后备人才。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俞紫荆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