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与树叶的非遗对话——音乐交流会”在龙华举办

08-20 07:58
摘要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卢梦 文/图

8月18日,“弦索与树叶的非遗对话——音乐交流会”在龙华举办。本次活动由深圳市龙华区广东汉乐协会主办,福建省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家炳第一中学深圳校友会共同协办,三方齐聚一堂,以音乐为桥,开启了一场非遗的深度对话。


广东汉乐《迎宾客》拉开了活动帷幕。

多方联动

共筑非遗交流平台


一曲汉乐《迎宾客》拉开了活动序幕。活动中,既能欣赏汉乐《出水莲》《锦上添花》,汉剧《盘夫》选段《男儿应有四方志》以及《各人自有各人事》等,有埙演奏《祈祷》《望春风》,还有吸睛的树叶吹奏、三重奏《成都》《平凡之路》《月光光》等。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源于汉乐协会、树叶吹奏协会以及家炳第一中学深圳校友会三方的共同愿景。”深圳市龙华区广东汉乐协会会长李石武表示,活动将进一步促进三会的互动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切磋技艺。“我们将探索将树叶吹奏这一特色艺术融入广东汉乐中,希望打造出更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据悉,深圳市龙华区广东汉乐协会于2019年5月成立,六年来通过培训、比赛、进校园/社区等多种形式推广广东汉乐,其中有6部经典作品成功“上强”,在“学习强国”平台播放,积累下广泛影响。“接下来我们也会与树叶吹奏协会加强交流,定期开展座谈及音乐互动等活动,共同创作作品,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李石武表示。


树叶吹奏《山歌唱出好兆头》。

从濒危到重生

树叶吹奏的传承之路


活动中,举行了三方长期合作意向签约仪式。福建省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会长邱少春签约后感慨道:“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他强调,基于深厚的客家文化根基,闽粤两地的交流是“必然与默契”,未来将实现常态化来往。“树叶本就与汉乐相融,我们的合作,正是在共同修复、传承这份珍贵的传统文化。”


据介绍,2017年之前,树叶吹奏艺术曾面临严峻的传承困境。“很多地方已绝迹,新生代甚至不知道这是一门艺术。”而随着树叶吹奏申请并成功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支持下,传承局面得以扭转——协会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广泛推广,还在香港及国际网络交流音乐会中引发关注,让这门古老艺术重焕生机。


面对“如何吸引新生代”的问题,邱少春有着清晰的思路。“树叶吹奏最大的优势是‘零门槛’——身边的树叶就是乐器,不花一分钱;它不受调式、音孔限制,入门后能快速演奏多种乐曲。”相比需要数年练习才能登台的乐器,树叶吹奏的“速成性”极具吸引力。


“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专业指导,否则易走弯路。越是珍贵的技艺,越需要付出努力。”邱少春称目前深圳南山区已培养出一批能熟练演奏的孩子,“易入门、需深耕”的特点,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亲近并深入学习。


活动最后,随着广东汉乐的丝弦与树叶的清响交织,这场非遗对话落下帷幕。但正如邱少春所说:“交流不会止步,我们将带着这份文化默契,让客家非遗在闽粤大地上继续生长。”期待这场广东汉乐与树叶吹奏的“牵手”,为非遗传承写下更加生动的注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