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李琪旋 郑虹/文 记者 李楚玲/图(全区各医疗单位支持)
从多学科接力托举425克早产儿跨越生死鸿沟,到温情守护耄耋老人安然静候生命终章;从疫苗卡牌游戏中筑牢儿童免疫屏障的巧思,到破解青少年“四小”难题的精准施策,再到护航“正当年”青壮年放心打拼的有力“医”靠——宝安区9967名医师以平凡坚守,定格医者荣光,以专业素养与人文温度诠释“德馨于行”和“技精于勤”,守护在我们生命孕育、成长、奋斗直至归途的每一程,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答卷。
在宝安,有这样一群身着白衣或蓝服的健康守护者,他们正将青春岁月无悔地化作病历上密麻的注脚,用听诊器作桨,以处方笺为帆,在病痛与健康之间筑起温暖的桥梁,守护万家安康!他们与病患同心,勇闯病魔障碍关卡,托举出生命新生的重量;他们以专业与温情为笔墨,带我们打开一个个充满奇迹的生命健康之旅,绘就了一幅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温暖健康画卷。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镜头1
425克的生命奇迹
多学科接力托举新生之光

▲婴幼儿期:2024年,全区13家助产机构迎接4.29万新生命。
保温箱的透明罩壁上还凝着细密水珠,天天(化名)的小脚突然蹬出个倔强的弧度——这个出生时仅425克的“掌心宝宝”,此刻正用全力攥住护士的食指。如今在儿童保健科随访中,他被评估为“智力发育正常”。他的“闯关记”写满宝安医师的协同:母亲孕期即纳入系统管理,产科团队全程监测;出生后,新生儿科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小儿外科精准完成手术治疗;出院后,儿童保健科定期随访指导……多学科医师为他搭起跨越生死的桥。
这样的守护,是宝安婴幼儿健康守护网的日常。2024年,13家助产机构迎接4.29万新生命,2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与覆盖29家医院的危重儿童救治网络守护万千孩童。其中,6.21万名孕产妇在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建册(占全市四分之一),94.5%的系统管理率与97.4%的产后访视率,织密孕产期防护网,挂牌该院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深圳分中心)已救治近200名复杂先心病患儿,960克早产儿介入手术创全省纪录。就在该院连续5年蝉联全市分娩量榜首的产房里,新晋省级重点专科的产科团队有了更诗意的表达:“我们不是接生者,而是帮每对母子找到早已约定的相见密码。”
镜头2
疫苗卡牌里的“健康密码”
儿童免疫屏障的守护

▲儿童期:口腔医师为孩童检查牙齿。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活动现场,3岁的朵朵举着“乙肝疫苗”卡牌,在妈妈指导下贴向“出生后24小时”的时间格。这场“翻翻乐卡牌”游戏里,家长们跟着公卫医师的讲解匹配疫苗与接种时间,笑声中,“及时规范接种”的理念悄悄扎根。
这样的科普背后,是宝安医师们为儿童筑牢的健康防线。2024年,全区398名儿科医师累计接诊80.37万人次、管理住院患儿4.95万人次,用专业守护孩子们的日常健康。而在免疫规划领域,宝安医师们也交出了亮眼答卷: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74.7万剂次,非免疫规划疫苗80.3万剂次,免费的非免规疫苗近42.1万剂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超90%,为孩子们撑起无形的“防护盾”。从游戏互动里的知识传递,到诊室里的细致诊疗,再到疫苗接种台上的精准操作,宝安医师们用“技精于勤”的坚守,让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有科学免疫的精心护航。
镜头3
破解“四小难题”
驱散青春赛道上的“成长烦恼”

▲青少年期:医生走进校园进行宣传,让青少年充分认识烟草危害。
“小眼镜”有了立体防线:宝安区卫健局联合教育部门共同推进教学环境提质升级,推动30所学校100%完成照明改造。宝安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西乡分中心开展“明亮‘视’界”演讲,孩子们在讲台上用故事传递护眼知识;燕罗分中心以“科普+中医”开展亲子护眼活动;松岗分中心“护眼讲师争霸赛”覆盖千余人,全年累计开展屈光筛查39.37万人次,着力构建“家-校-卫”三方协同的立体护眼防线。
“小胖墩”有了趣味减重: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依托原创科普绘本《胖胖王国减肥记》情景剧巡演等互动形式,将专业饮食方案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动实践,让体重管理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他们面向40万中小学生发起“健康体重”倡议活动,针对超重肥胖学生量身定制包含营养及运动处方、心理干预的个性化方案。经3个月科学干预,超重学生平均BMI下降1.02,干预效果显著。
“小豆芽”有了挺拔支撑:公卫医师聚焦“课桌椅健康尺”进校园,精准完成7万多名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匹配筛查,并推动各学校初步建立学生身高和课桌椅匹配的动态数据库。2024年全区儿童脊柱侧弯筛查共计39.8万人,形体指导干预3651人次。
“小焦虑”有了暖心港湾:全区公立医院均开设睡眠门诊,为市民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及多模式睡眠治疗服务,全方位守护优质睡眠。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接听1.14万人次,举办“科普伴你行”活动83场。将心理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心理健康科普触手可及。
镜头4
护航打拼的“正当年”
做你最坚实的“医”靠

▲青中年期:宝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许飞主任(中)团队为重度气管狭窄患者解除气道梗阻,恢复气道通畅。
顶尖团队锻造“健康之矛”,突破治疗禁区:宝安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樊红光团队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全区首例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攻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瓣反流难题,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许飞教授团队创新“激光切割+球囊扩张+硅酮支架置入+颈部外固定”四联技术,将主气管狭窄气道从2-3毫米扩至14毫米,重塑患者“生命通道”。
分级诊疗支撑体系之盾,筑牢健康根基:全区9967名医师中,2437名全科医师全年累计提供1131.77万人次诊疗服务,年门急诊总量达2734.85万人次,住院服务45.77万人次。220家社康机构覆盖10个街道124个社区,本科以上医生占比94.9%,2024年社康门诊占区属公立医院总量52%以上,“首诊在社康”已经成为宝安老百姓看病的共识,市民林女士感慨“社区医院解决小病小痛,省时又省心”。
多维创新织就便民之网,普惠全民健康:宝安社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敢为人先,全国率先搭建社区健康服务相关质控中心体系,“领创-领智-领技人才体系”和首席全科专家体系;技术赋能基层不遗余力,扩容医疗集团远程支持体系,覆盖影像、检验等多领域,让社康服务更便捷,社康医师全员开展三基培训考核,同时注重亚专长培养;精准健康管理追求卓越,深圳首发“宝安心脏健康守护卡”提供个性化家庭医生服务,建立慢病与体重管理中心,共管多项健康指标。
宝安在全市家庭医生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松岗人民医院社康家医满意度全市第一。“10分钟就医圈”的扎实建设为市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医”靠,市民的认可也为医师的辛勤付出注入了最温暖的动力!
镜头5
温柔守护“银发岁月”
老年健康的“宝安温度”

▲老年期:专业医生在“家门口”为老年人提供便民义诊服务。
宝安区围绕老年人健康管理,构建起涵盖预防、干预到照护的全链条养老健康服务网络。在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全区有8家公立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提供多学科共病管理;197家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其中22家获评省级;138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提供挂号、送药等服务,区中医院“医康养护”一体化模式还通过省级医养结合先行点评估。此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定期体检、家庭医生上门问诊、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照护、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知识讲座与膳食指导课程,以及为失能老人定制的康复计划等举措,精准对接老年人健康需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专业的健康服务。
在安宁疗护领域,宝安区目前有7家市级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其中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家还专门建设了安宁疗护病区,并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服务。在宝安区中医院颐年社康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里,86岁的李阿姨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面容安详。癌症晚期的日子里,医护人员轻柔地为她翻身拍背,用雾化帮助她顺畅呼吸,以温热的穴位贴敷缓解疼痛的侵袭。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细心引导下,李阿姨的子女们围在她身边,完成了那饱含深情的“四道人生”——道谢、道歉、道爱、道别。这些细节体现了安宁疗护对身体不适的关注、心灵波动的抚慰、亲情纽带的连接以及精神归途的尊重,让生命最后一程被温柔与尊严环绕。
【解码】
让“守护”可持续
——宝安如何用制度为医师赋能?
从425克早产儿天天在多学科接力中重获生机,到86岁李阿姨在安宁疗护中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宝安9967名医师用“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的坚守,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的长卷上写下温暖注脚。
这份跨越生命各阶段的守护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宝安以制度为基、以创新为翼,为医师群体持续赋能的系统性支撑,让这份守护更可持续、更有力量。
以“123410”主线构建赋能框架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可负担的健康服务”,这一奋斗目标背后,是宝安卫健系统为医师赋能的清晰蓝图。今年以来,全区深化“医院做强、学科做优、社康做全、公卫做实”发展路径,聚焦“123410”工作主线,为医师搭建起成长与服务的双重舞台。
“1个坚持”筑牢赋能根基。坚持党建引领下,“领创-领智-领技人才体系”和首席全科专家体系同步推进,让医师在思想上有方向,专业上有依托。
“2个加速”注入创新动能。人工智能应用的加速落地,让社康医师通过远程影像、检验支持体系提升服务精准度;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如年底将完工的儿童医院,将增加500张儿科病床供给,缓解儿童医疗服务压力。
“3个提升”锻造过硬实力。学科人才建设上,9967名医师中,社康本科以上医生占比达94.9%,全年接受三基培训与亚专长培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等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则让中医医师在安宁疗护、青少年护眼等领域大显身手。
“4个优化”释放服务效能。社康服务供给的优化夯实“10分钟社康圈”建设根基,220家社康全年接诊超1183万人次;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制度的建立,让医师从孕产妇管理到老年健康照护都有章可循。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4+8+N”考核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更让赋能效果与服务质量紧密挂钩。
10项便民行动亦为医师“减负提效”
宝安卫健系统于今年启动的10项便民行动,不仅聚焦群众获得感,还处处藏着为医师赋能的巧思,让他们能将更多精力投入核心诊疗环节。
526项目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让医师可以调阅查看患者在外院已共享的检查检验结果。
“一次挂号管三天”“诊间结算”“住院一站式结算”等门诊住院服务优化,为医师减去“流程包袱”。宝安区中心医院的医师感受明显:“过去患者缴费来回跑,现在诊间就能结算,我们能专注于病情沟通。”免陪照护服务的全面试行,更让医师从非诊疗事务中解放出来。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制度化推进,让医师工作更有方向。体重管理年行动中,“一秤一尺一日历”的推广与专项竞赛,让医师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化的健康指导。“两癌”筛查网点扩充至75家,医师可按标准化流程完成9万人次筛查,无需为资源调配分散精力。
儿童医疗、精神卫生、老年健康等专项行动,则为专科医师划定“责任田”。社康100%提供儿科服务的硬性要求,配套儿童医院建设的资源支撑,让儿科医师不再“单打独斗”;睡眠门诊全覆盖与心理热线7×24小时服务,为精神科医师构建起“诊疗+干预”的完整链条。
“暖医宝安”14项民生服务织密赋能生态
“暖医宝安”行动中14项医疗卫生民生服务品牌的发布,标志着宝安医师赋能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生态构建。“暖心、暖情、暖医、暖流”四维联动,让医师在服务中获得职业认同,在创新中实现价值提升。
宝安区人民医院的“家门口的名医名院行动”为医师打开“成长之窗”,加强与省人民医院、中山六院的合作。年轻医师坦言:“跟着专家同台,技术提升比读三年书还快。”
专科特色品牌让医师找到“用武之地”。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星星城社康中心成为第一家国家级“社区脑健康中心示范建设试点单位”——老年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筛查项目,让全科医师参与认知症筛查与慢病管理,形成可复制的防治闭环;宝安区中医院的“望闻问切 惠老有方”品牌,让中医医师的穴位贴敷、情志疏导等技术在安宁疗护中发挥独特作用,86岁李阿姨的无憾告别正是例证。
人文关怀机制为医师注入“情感暖流”。松岗人民医院的“医患沟通共筑健康”品牌,通过“三个一”接访模式化解纠纷;石岩人民医院的“红心护苗康复行动”,组织医师参与残障儿童康复志愿服务,在奉献中强化职业初心。
宝安区卫生事业发展中心的“健康宝安智能行”,让医师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远程诊疗,减少通勤耗时;区中心血站的“生命加油站”优化献血网点布局,保障临床用血。
从婴幼儿期多学科协作保障,到老年期197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温暖守护;从儿童期90%以上的疫苗接种率,到青中年期各种坚实“医”靠——宝安医师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亮眼表现,印证了制度赋能的深远成效。这种赋能不是短期投入,而是持续深耕。当“健康体重”活动让超重学生BMI下降1.02,当“护眼行动”为39.37万名青少年筛查屈光,当“宝安心脏健康守护卡”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一系列有力的数据均是医师在制度支撑下的专业坚守。
让医师可持续地守护生命,宝安全力以赴为他们搭建成长的阶梯、减负的平台、价值实现的舞台。当9967名医师在这样的制度沃土上深耕,540万宝安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便有了最坚实的“医”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