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Vision Pro高举MR(混合现实)大旗的当下,国内手机巨头vivo也正式踏入这一战场。
8月18日,vivo通过官微宣布,将在8月21日发布vivo Vision MR头显,定价预计不超过2万元,搭载高通4nm平台,并配备双目8K Micro-OLED显示,显示规格已达行业顶级。据爆料,作为探索版产品,vivo Vision甚至配备了支持最高1000度近视度数的定制镜片,瞄准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上周,vivo高管韩伯啸在微博发文,MR赛道“确实充满挑战”,很多体验与生态都需要从零搭建。佩戴舒适度、交互体验和设计感,被vivo作为差异化突破口。
此外,根据博主 @向往草原的牛马啊 晒出的图片,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提前体验到了这款vivo Vision头显。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vivo Vision头显的宣传语为“轻松上头”,并标有“探索版”字样。该头显的设计风格跟苹果Vision Pro相似,前面板集成了很多摄像头,支持双指捏合操作。
这场发布会并不仅仅是vivo的一次“跨界尝试”,而是国产头部厂商在与苹果、Meta等国际巨头争夺下一代计算入口的正面交锋。苹果Vision Pro虽然凭借强大生态和品牌效应抢先吸睛,但vivo Vision以更接地气的价格策略与国内消费市场的本土化优化,试图在中国用户中建立属于自己的MR入口。(此前报道:极克雷达|“镜”入新赛道,AI眼镜真能接过智能手机的班吗?)
然而,vivo并非孤军奋战。在这背后,背靠深圳供应链体系的进化,成为其敢于跨界的最大底气。作为全球智能硬件制造的核心基地,深圳的智能手机的产业集群,逐步转型为MR和AI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制造中枢。
这背后,其实有两条清晰的供应链脉络。全国性供应商阵营 —— 歌尔股份(山东潍坊)、舜宇光学(浙江余姚)、京东方(北京)等厂商,过去深耕手机与消费电子,如今在光学模组、声学方案、显示面板等关键环节切入,是整个产业的“国家队”。他们的技术积累为vivo Vision提供了上游支持的可能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本地一批企业正快速完成从手机产业链到MR/VR/AI 可穿戴的转型。立讯精密凭借连接器与整机代工经验,进入头显模组与交互设备领域;瑞声科技则把声学和触觉方案延伸至MR设备;汇顶科技利用传感器与生物识别切入空间交互;光峰科技把激光显示技术带入MR光学方案;创维则直接从消费电子跨界,布局自有AR产品线。这些深圳企业正推动着“手机供应链”向“AI 可穿戴供应链”的跃迁,构成了vivo Vision与苹果Vision Pro、Meta Quest等国际巨头同场竞技的产业底气。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