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深二代”。不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原住民,却自小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们见证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方向、实现了自我价值。陈桂林,对,就是和电影《周处除三害》主人公同名的“90后”,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创业的奋斗史,更是“深二代”群体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跟随父母来到深圳
陈桂林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小县城,客家人,两岁那年,父母带着他来到了深圳。从此,深圳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景田长大,小学就读于景秀小学(注:现更名为福田区外国语小学景秀校区),初中则进入了福田外国语学校。那时的深圳,教育资源正在逐步丰富,陈桂林和同学们享受着这座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我们当时的老师都是从福田中学调过去的,第二届学生中考的时候震惊全深圳,很多同学都考了800多分、700多分,那时候已经是很厉害的成绩了,仅次于四大名校。”回忆起学生时代,陈桂林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他坦言,自己并不是读书的料,但深圳的教育环境给了他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可能。中考后,陈桂林考入福田中学,大学时代在深职院(现深职大)学习。作为一个标准的“深二代”,他经历了深圳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快速变迁中的压力与挑战。
从电话销售到餐饮
毕业后,陈桂林的第一份工作是电话销售,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我是做不来这种工作的,干了3天就不干了。”他笑着说。后来,他找到一份在梅林一家私人房地产公司的工作,负责与街道办合作进行旧改项目。
“那时候棚改还没出来,我们主要是跟小业主聊,告诉他们旧改的好处,谈旧改的条件。”陈桂林回忆道。这份工作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他跟着政策走,了解拆迁赔偿比例、搬迁费、补偿金等细节,还组织业主旅游,给他们送油送米,维护好关系。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运行的规则,也锻炼了他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房地产公司干了两年多后,陈桂林觉得应该尝试一些新的领域。由于大学学的是工程造价,他对装修有一定的了解,便与朋友合作做起了装修业务。那时候,深圳的豪宅装修市场很火爆,一套房子一两百万元的装修费用很常见。陈桂林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很快就在这个领域站稳了脚跟。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装修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尾款也越来越难收。干了3年,陈桂林决定转行做餐饮。“有个亲戚在惠州博罗做紫金八刀汤,生意很好,我便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了梅林生活中心。”
那时候,房租5万元一个月,但他还是敢做,因为觉得餐饮行业门槛低,民以食为天,总有市场。“那时候真的挺好赚的,只是花期太短。”陈桂林感慨道。短短3个月,他就经历了各种波折:拼不过周边餐厅的预制菜,出餐慢,加之总想用好的食材赢得顾客的心,导致成本增加……疫情的到来更是让餐饮行业遭受重创,他的店一关再关,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陈桂林在自己的店里。
转战咖啡与烘焙,寻找新的方向
餐饮行业的失败并没有让陈桂林气馁。2022年,他看中了咖啡市场的潜力,决定转入这个赛道。那时候,咖啡势头正猛,他觉得自己还有机会。然而,现实却比想象的要残酷得多。咖啡行业竞争激烈,定价也越来越低。陈桂林意识到,如果继续走传统咖啡店的路子,很难脱颖而出,必须思考如何创新破圈。他注意到,很多人喝咖啡的时候喜欢搭配面包,但市场上的面包品质参差不齐。他灵机一动,决定将咖啡与烘焙结合起来,打造一家既有高品质咖啡又有健康面包的店铺。
“面包跟咖啡的平衡性是我们店最大的特点。”陈桂林自豪地说。他请来专业的面包师和咖啡师,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和产品的研发。他的面包采用低糖油、无糖油的配方,更加健康;他的咖啡则选用高品质的咖啡豆,注重口感和品质。小店bake land开在熟悉且热闹的梅林片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位置显眼,周边的白领上班族很快就成了忠实顾客,“还有老人接孙辈放学后,会特意来店里买个面包给孩子吃。”陈桂林透露,今年第四季度,第二家店将在深圳湾文化广场开业,仍会坚持以优质原材料和独特烘焙技术作为差异化竞争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顾客选择自己的品牌。
“个人成长和成功更重要的是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的不同,可惜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接受自己的现状,不能适应时代变化。以餐饮行业为例,很多人盲目投入,没有深入思考就加入竞争激烈的市场,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此外,没有独特产品或经营理念的企业也很难在市场中长久立足,很容易被抄袭和模仿。因此,要有内核的独特优势,让消费者慢慢欣赏。”陈桂林对于创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感悟,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没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曾经因为选址不当导致店铺生意惨淡,也曾经因为产品定位不准确而遭受顾客的质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不断调整策略,优化产品。
“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10个人里面有一个成功已经算高的了。”但陈桂林认为,只要内心足够强大,能够承受住失败的压力,就有可能成功。
面包和咖啡的平衡性是陈桂林烘焙店最大的特点。
包容、创新与拓荒牛精神
作为一名“深二代”,陈桂林认为,深圳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包容性、创新性和拓荒牛精神上。
“深圳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陈桂林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同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形成了独特的深圳文化。同时,深圳也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无数科技企业在这里诞生、成长,为深圳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拓荒牛精神也是深圳很重要的一部分。”陈桂林补充道。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无数人像开荒牛一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为深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桂林希望自己的面包店能够成为深圳人文精神的一个缩影。他通过选用高品质的原材料、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方式,将深圳的包容性、创新性和拓荒牛精神融入到店铺的每一个角落。对于未来,他也有着清晰的规划,希望能够在深圳开4-5家店,将品牌做得更有代表性。同时,也希望将品牌推向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如珠海、广州、中山等。但他明白,开店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门店模型的成熟度、投资成本、回本周期等。他不会盲目扩张,而是会稳步前行,确保每一家店都能够保持高品质和稳定的盈利。
在陈桂林看来,深圳本土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品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深圳不仅有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街,还有像他这样的“深二代”创业者用匠心打造的美食品牌。
并非结尾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陈桂林笑着说。但他也懂得,命运只是给了他一个起点,真正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深二代”的精神风貌: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坚韧不拔。
对那些想要创业的年轻人,陈桂林分享道,“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承担后果;内心要非常强大,够坚韧;要看清楚社会趋势,顺应潮流;用低成本的方式去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陈桂林将继续带着他的面包店和咖啡梦想前行。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深二代”年轻人勇敢追梦、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