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网上出现《00后将“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写入先进事迹,引争议后被取消“吉林好人”候选资格》的文章,其中一名00后女候选人齐某的孝老爱亲先进事迹,受到网民质疑。
图源:文明白城
公示内容中提到,齐某,女,2002年出生,镇赉县五棵树镇综合服务中心基层治理专干。践行孝道的简要事迹为:全程照料患糖尿病住院的奶奶、陪爷爷逛北京天安门;工作中,她耐心帮老人用手机办业务、教操作,入户帮做家务;生活里,记挂父母喜好,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该候选人事迹被网民质疑:“炒菜多放辣椒,这些事迹是不是太小了?”
据封面新闻8月12日报道,白城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这位候选人是五棵树镇作为基层推荐单位,依照推荐程序,逐级向上推荐的。我们也进行了实地复核,包括在当地也做了公示,才形成的推荐材料。这只是作为候选人推荐,还要层层把关,并不是评上‘吉林好人’了。”
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已经接到群众对此的质疑和反映,已取消了齐某作为“吉林好人”的候选资格。“我们把相关材料现在进行二次审核,觉得确实这个事迹比较弱,也反馈给镇政府了。目前我们把公示信息先撤了,处理后再重新进行公示。我们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积极改正。”
图源:文明白城
8月13日,吉林网报道,白城市文明办在“身边好人”评选和申报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参与,聚焦凡人善举”原则。“身边好人”评选分为:助人为乐类、见义勇为类、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齐某正是孝老爱亲类别“身边好人”候选人。从评选标准来看,她入选的理由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夫妻恩爱,育子有方,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尤其在家庭困难情况下,坚持善待亲人,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守护相助。在推荐齐某过程中,评选组织单位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了资格审查,同时,也组织专人到其工作单位、家,并对她的领导、同事、朋友进行走访核实,其事迹材料符合“身边好人”选树宣传活动精神。“现在‘吉林好人’候选人处于公示阶段,出现针对候选人的各方面意见,我们都会收集、整理、记录,后期还会认真细致核实,审核把关,判断其是否符合‘吉林好人’标准。”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路远成表示。
“目前我这边了解到的情况是,她没有被取消资格。”13日下午,镇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在向文明办的同事了解情况后回应极目新闻记者,至于为何又删除了候选人的文章,其表示不清楚情况,需要向上级了解。
五棵树镇政府有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比较年长,并不认识00后的齐某,因为分属不同的部门,不了解齐某的情况也不好评价,可咨询其他部门。记者随后拨打其所提供的办公电话,未能接通。
“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能否写入先进事迹?事迹比较普通的人能否参评“吉林好人”?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各媒体发表的评论文章观点不一。
吉林网发布评论文章认为,凡人微光同样可温暖社会。齐某的行为虽未惊天动地,却处处体现着她对家人、对老人的关爱与责任。然而,部分网民仅仅聚焦于 “炒菜多放辣椒”这一细节,认为这样的事迹太过平凡,不足以成为“省级好人”的候选。这种观点,反映出一种对“身边好人”的过高要求,即认为好人必须有非凡的壮举,做出超越常人的贡献。但实际上,身边好人并非都是遥不可及的英雄。
正观快评认为,就像网友所质疑的,这些对于评选道德模范来说,有些分量不足,缺少典型性和代表性。说到底,她所做的,更符合传统伦理中孝顺长辈、乐于助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本应如此”能否成为模范“好人”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更高层面上,这也是对道德模范评选标准的一次重新审视——该如何定义和评选“好人”?评选过程中,是否会重数量轻质量?会不会为了完成指标和任务而凑数?标准放得过宽,可能稀释称号的公信力和含金量;门槛放得过低,难防有人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公众的种种担忧,亦是对评选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殷切期待。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