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理想指南针”赴远方!坪地学子与家乡定下“归来之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刘红胜 文/图
08-13 19: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12日,深圳农商银行坪地支行社区学子俱乐部2025年“青春就这 YOUNG”活动圆满举行。据悉,坪地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监督促进作用,前期通过积极走访调研,认真听取居民及学子家庭心声,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汇聚社会合力,深化助学内涵”的针对性建议,倡导辖区相关单位、企业及社区股份公司积极参与,共同打造更坚实的教育支持平台。此次活动正是对该建议的积极响应,也是“增学助教”工作的重要实践。

三份“人生行李”,装满家乡的期许

“今天,我想送大家三件‘人生行李’。”坪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薛荣喜的致辞拉开活动序幕。他手中的“理想指南针”,叮嘱学子们“把图书馆当加油站,把实验室当探险营”,在大学继续深耕专业、广泛涉猎;“感恩充电宝”里,藏着对温暖传递的期盼——“别忘了爸妈熬白的鬓角,记得未来有能力时回馈桑梓”;而“家乡导航仪”则是一份牵挂:“无论飞多高,坪地永远盼你们回来,用本事建设家乡。”他还表达了街道优先发展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共襄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

深圳农商银行坪地支行行长李富明的“三点期望”同样掷地有声:“做追梦者,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做实干家,让知识在实践中发光;做反哺者,常念家乡沃土的滋养。”他笑着承诺:“支行就是你们的‘后盾站’,就业、实习需求随时找我们!”

学子心声:感恩在心,归来有期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妈妈翻出我小学时的奖状,说‘你看,你一直向着光呢’。”年丰社区学子骆俊鹭作为代表发言时,台下不少家长默默点赞。

她细数感恩:父母深夜温的牛奶、街道工作人员送来的学业帮扶资料、农商行叔叔阿姨们反复确认的助学细节……“这些温暖,我们会记在心里。”她望着台下的街道与银行代表,郑重承诺:“待学成归来,定用专业所长建设坪地。”

这份承诺在新员工分享环节有了呼应。“几年前我也坐在这,现在能回来分享经验,特别荣幸。”坪地支行新员工小范的话让学子们眼睛发亮,“大学时多参加实习,记得常回社区做志愿—— 这些经历会成为你们的‘隐形翅膀’。”

干货课堂+暖心礼包,为启航加满油

“大学要学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怎么做人、怎么思考’。” 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李丽的《扬帆起航 再创辉煌》课上,“树立三观”“训练思维”“提升专业素养”等建议被学子们记录在笔记本上;国际二级心理咨询师谢崇的《健康从心开始》则像一场“心灵预防针”,从“宿舍关系”到“学业压力”,一个个实用解法让大家频频点头。

最动人的时刻在颁奖环节。当45名学子依次接过荣誉证书与奖学金,台下掌声雷动。这不仅体现了银行的公益担当,更汇聚了来自社区股份公司等社会力量的爱心支持,是街道“发动社会力量,增学助教”理念的生动体现。家长们举着手机记录,有人小声说:“孩子努力这么久,能被街道和银行记在心里,比钱更珍贵。”“从领导的殷切寄语中,我感受到了街道对青年一代成长的高度重视与厚望,看到了深圳农商银行扎根坪地、心系青年发展的不变情怀,老师们的专业分享也让我更加憧憬孩子的未来。”有学子长辈上台分享时说道。

15年约定:让爱与成长双向奔赴

“15年了,看着一批批孩子从这里出发,去北京、去上海,甚至去国外,又有人毕业后回到坪地建设家乡。”李富明望着合影时学子们灿烂的笑脸,感慨万千。15年来,坪地街道与深圳农商银行坪地支行联手,用奖学金、成长课堂、实习对接等方式,托举起近千名学子的梦想。

活动散场时,学子们抱着证书、拉着行李箱与嘉宾道别。那崭新的行李箱,里面可以装的,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家乡“祝你一路顺风”的温柔。据了解,坪地街道将持续深化“增学助教”工程,呼吁并要求各相关单位、企业及社区股份公司持续关注、积极参与教育公益事业,共同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多元投入的教育支持体系。

这场活动早已超越“颁奖”的意义——它是社区与企业用爱编织的网,接住每一个向上生长的梦想;是少年们与家乡的约定,带着这份温暖,把青春的故事写向更远的地方,也终将写回这片土地。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刘红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