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古寨——暑假里的自然与烟火课

08-09 08:05
摘要

建安小学 四(1)班 黄泽宇 指导老师:杨刚


“人和木凑成‘休’,人和山遇见‘仙’。”暑假一到,妈妈念着老话,带我们直奔外婆家。


外婆家在湖南隆回小山村,藏在《早安隆回》歌曲的旋律里。村旁花瑶古寨,是妈妈 “暑假必去清单”榜首——听说那儿的树能吞烦心事,风会赶暑气,瑶王古寨神木楼还藏着花瑶人的秘密。


十几公里山路满是“小插曲”。拦到一辆旧面包车,摇窗就有山风裹着松针、金银花香扑来,凉丝丝带点敞篷车的惬意。碾过坑洼,车身“哐当”一蹦,活像坐过山车。我和姐姐攥着扶手直嚷嚷:“哎哟喂,这哪是坐车,跟簸箕筛糠似的!”


一路颠得人骨头快散架,却撞进了一个鲜活的世界。


一进古寨,暑气瞬间“退退退”。七月天,阳光穿过树叶,落在身上,只剩下暖融融的光斑。风裹着山溪凉意,空气润润的,没走几步,鼻尖的汗就溜走了。寨口路边摊,金黄铲子粑在鏊子上嗞嗞冒油,炒土豆裹着红辣椒翻滚,焦香里带着泼辣。戴头巾的阿姨招呼:“快来尝神仙豆腐啰!”碧莹莹的凉粉,浇上红糖水,清甜味再混着草木的微苦,从舌尖凉到心口,这山野滋味格外带劲。


顺青石板路上行,很快到崇木凼。古树得两三个大人手拉手才抱得住,皴裂的树干爬满青苔,枝叶在头顶织成巨伞。风穿过枝桠,发出“沙沙”声,像千百年时光在轻语。花瑶挑花是国家级非遗,沈燕希等传承人用“对纹不见针”绝技惊艳世人。妈妈和姐姐换上传统服饰,银饰闪闪发亮,我举相机抓拍,路人也跟着拍,感觉她们要成网红了。


逛完花瑶古寨,往瑶王古寨去。沿山路再走一段,风情街便映入眼帘:古朴建筑满是花瑶味,路边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获金奖的挑花服饰颜色鲜艳,图案藏着说不尽的故事。穿过风情街,瑶王古寨神木楼撞入视野。这圆形建筑刚直挺拔,楼里藏着雪峰山台地收来的楠木、榉木筒子,树龄都超百年,最老的已五百余岁。花瑶人把树当神灵,进楼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神木楼是2层圆形建筑,中心阁楼高5层,木质结构古朴典雅,与自然融成画。一楼立“神木”供瞻仰,二楼民宿房间精巧:15平方米里,阁楼、大床、吊床俱全,设施齐备,适合亲子住,透着山野的别致。


暮色渐浓,寨口篝火点燃。花瑶姑娘踩着芦笙跳起了长鼓舞,小伙子端着拦门酒唱起了山歌,游客被拉进圈里拍手跺脚,火光映得脸颊发烫,天上星星也眨眼眨得特别欢。抿一口泡了草药的米酒,暖意从喉咙润到胃里,这热闹的烟火自有十二分的浪漫。


夜深离开,月光给古树、神木楼镀上银边。回望山坳的灯火,突然懂了妈妈说的“走运”——所谓好运气,是走出钢筋水泥圈,让双脚沾上泥土,心里晒进太阳,把日子过成轻快的歌。


这个暑假,古寨的风、树、烟火和神木楼的故事,成了我最珍贵的回忆,也让我明白生活处处都藏着诗意。


点评:小作者简洁的文字,将花瑶民族文化一一叙写,特色的景,美味的食物,崇木的文化,民族的歌舞,让读者也跟着体验了古寨风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