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洁雯

在江西旅游版图上,景德镇的瓷光、庐山的云影、婺源的秋色常常是耀眼的主角,而作为省会的南昌,却常被匆匆掠过,成为中转的驿站。然而,这座静卧于赣江之畔的“英雄城”,深藏着两千余年的光阴层叠、厚重的历史底蕴、不屈的英雄气概,与滚烫的市井烟火。
一座阁:千年诗魂 文脉不倒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泼墨赞叹的南昌,藏着江南最坚韧的文化图腾。
赣江之畔,滕王阁临水而立,朱漆梁柱在阳光下流淌着灼灼金红。它始建于唐永徽四年,李元婴一笔挥就的瑰丽,却在千年间历经29次焚毁与重生。最近一次涅槃在1989年重阳节,梁思成以宋画为蓝本,令这座“明三暗七”的仿宋楼阁再度矗立。登阁远眺,王勃笔下“落霞孤鹜”的景致虽已随江流改换,但少年挥毫的传奇仍在梁间低语——当年14岁的他即席作序,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令满座倾倒,也让这座楼阁在文脉中永不坍塌。

▲滕王阁夜景。
一枪响:英雄之城的血色黎明
若滕王阁是南昌的文化脊梁,那“英雄城”的称号便是它的精神魂魄。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的枪声刺破长夜,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起义总指挥部所在的江西大旅社,如今化身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内五处旧址如凝固的史诗,而创新科技让历史“活”了起来:夜幕降临时,“光影八一”灯光秀亮起,旧址瞬间成为展示历史的巨幕,观众仿佛回到了1927年。炮火硝烟、冲锋呐喊,起义的壮烈场景在眼前一一浮现,炮火硝烟与军旗飘扬的场景随声光倾泻,令观者如坠1927年的血色黎明,英雄血脉有了新的载体。
一碗粉:市井烟火中的南昌味道
历史的厚重,终需人间烟火来沉淀。对本地人而言,一天真正的苏醒,永远始于一碗拌粉与一盅瓦罐汤的相逢——这对延续千年的早餐“黄金CP”,是比任何名胜更鲜活的南昌印记。
米粉煮熟过凉,拌入辣椒碎、脆萝卜丁、辣油和花生,佐一罐煨制8小时的肉饼汤,便是地道的“英雄城早餐”。当辣意在舌尖燎原,一口温汤即刻平息战火——恰如这座城的性格,刚柔相济,在平凡烟火里修炼英雄气度。
当暮色浸染赣江,滕王阁的灯光被点亮,阁内苏东坡手书的《滕王阁序》铜板泛着幽微光泽。不远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夜市人声鼎沸,辣椒与米酒的香气在灯火中蒸腾交织。王勃笔下“俊采星驰”的城池,终以英雄之魂与市井之味,在时光中屹立如初。
(作者系光明区媒体人、美食旅游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