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当六耳猕猴大闹三界时,就连观音菩萨也不清楚他的底细。于是如来佛祖说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可见,“遍识周天之物”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中国古代“黑科技”》就是一本让你“遍识周天之物”之书,阅读此书,你会发现古人的科技世界竟然如此天马行空,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黑科技”》 赵运涛 著 中华书局 2025年6月版
《中国古代“黑科技”》一书对中国古代大量“神奇”的技术进行了梳理,作者将它们概括为仿生智能类,如汉代的“跳舞机器人”、北齐的“劝酒机器人”等;影讯技术类,像想象中的人脸识别镜子;高能武器类,如想象中的精确追踪敌人的飞剑;智慧家居类,比如能自动调节温度的紫绡帐;生活技术类,如全自动的梳妆台;智慧出行类,如能在水上行走的靴子等。尤其当作者用今天的概念去介绍古代那些不可思议的技术想象时,那些古籍中的技术更让人觉得目眩神迷。
书中那些中国古人的科技想象力,确实脑洞大开,让今人也叹为观止。比如那个名字起得有模有样的“七宝灵檀之几”,原文中说:“谢霜回有七宝灵檀之几,几上有文字,随意所及,文字辄形隶篆真草,亦如人意。”可见,这张桌子类似今天的“电脑”,界面能选择书法中的各种字体。更神奇的是,它竟似接入了今天的DeepSeek功能,可按使用者的需求输出相应内容。“譬如一人欲修道,则使其人自观几上,则便有文字,因其缘分性资而曲诱之。又如心欲得某物,则几上便有文字曰某处可得。又如欲医一病人,或欲作一戏法,则文字便曰服何药愈,念何咒书何符即得也。甚至读书偶忘一句一字,无不现出。”
“七宝灵檀之几”确实可称得上是“科技”,毕竟当年的想象竟然被今天的科技实现了。但更多的古代“黑科技”可能真的只是不羁的臆想,比如神乎其神的鲛人织的紫绡帐,违反自然规律的会飞的黑蚌,以及存在逻辑悖论的“常坚冰”等。所以,读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当前的确需要一本专门认真梳理古代典籍中丰富的“不经之物”的书。这是因为,如果有人觉得古代的记载荒诞,实际上是站在当下的视角去审视古代了。倘若反过来,以古代人的视角来审视今天,你就能认识到:如今的真切现实,是今人对古人往昔奇思妙想的继承。
就像在《锋剑春秋》(清代奇幻小说)里出现了诛仙剑和斩仙剑,它们被设定为能够精准追踪敌人的飞剑,由此后世产生了精确制导的概念。在《草木春秋演义》(清代奇幻小说)中,有一种五口苗叶飞刀,它能够分散出无数小刀,这便是后世集束弹设想的来源。又如《抱朴子》记载,将阴干的万岁蟾蜍佩戴在身上,可使射来的箭反弹回去,这堪称后世武器干扰系统的先驱。至于全自动的梳妆台、能识别人脸的镜子、仿生木偶人等,后世都被制作出来了。由此可见,今天的科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认真梳理古代典籍中的奇思妙想,意义重大,因为它建构起了人类古今科技理念的精神桥梁。
读完这本奇思妙想的书,我心中也不禁泛起一种担忧。今天的我们,似乎越来越不如古人那般敢于想象了。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极为发达,人们因满足于现状,反而限制了自身的想象;另一方面,有些人会自负地认为今天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历史上最先进的技术,于是轻易地给那些不羁的想象扣上一顶“荒诞”的帽子。要知道,没有想象就没有未来,因为“想象”是“未来”的种子啊。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