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在深“绽放”!颁奖音乐和服装也来了

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
08-02 23:08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仪式上,本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火炬、颁奖音乐、颁奖服装悉数公布。

8月2日晚,“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仪式上,本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火炬、颁奖音乐、颁奖服装悉数公布。从火炬的“绽放”,到《彩云追月》的唱响,再到马面裙与粤绣的结合,这些融合粤港澳三地特色的元素让大家对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开幕更加期待。

宝安日报记者 宋璐 摄

来了!火炬命名为“绽放”

启动仪式当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的发布备受关注。发布仪式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携带火种灯、火种盆和牡丹花装置缓缓登场。随后,牡丹花徐徐绽放,藏在其中的火炬揭开了真容。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名为“绽放”,以丙烷为燃料,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火炬主体部分首次使用增材加工和精密制造级别工艺,以高强度3D打印不锈钢和耐温铝合金为材料,整体呈金色,高760毫米,焰口部位最大尺寸125毫米、把手部位最小直径52毫米,净重1.6公斤。

宝安日报记者 宋璐 摄

“绽放”的核心设计理念为“融”与“荣”。一方面是展现“交流融合”,体现粤港澳“三地一家”“同根同源”的岭南特色文化;另一方面是展现“共同繁荣”,彰显“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下,粤港澳团结协作的发展路径。

火炬外观与会徽“同心礼花”一脉相承,通过将平面会徽纵向拉伸,并做一定的旋转扭变,呈“火树银花”绽放状,酷似广州地标“小蛮腰”。俯瞰顶端焰口为“波浪”状会徽造型,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及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底蕴;横看火炬以流线型金属为骨,在光影流转中呈现“礼花绽放”的动态美感;底部为牡丹纹印,不仅蕴含在祖国的关怀引领下,粤港澳三地“人心相通、团结奋进”的美好期许,也呼应了运动员在赛场上突破极限、勇攀高峰的昂扬姿态,象征着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万千气象,凝聚起现代化建设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设计团队主要负责人何也表示,本届赛事火炬在技术上有独特的创新之处。他说:“传统的火炬会设计一个围挡防风,但是我们这次的设计是全平的。为了不让火种熄灭,我们采用了浸透恒温的技术,保证了火炬在20米/秒的风速下不会被吹灭。我们做了大量实验,去保证火炬传递的安全性。”同时,本次火炬采用高性能双模燃烧系统,能有效增强在大风、大雨天气下的稳定性。

名曲《彩云追月》唱响全运

在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现场,组委会发布了本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音乐。当岭南经典名曲《彩云追月》的乐声响起,现场立即响起了阵阵掌声——对粤港澳三地的居民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节奏。

本届赛事颁奖音乐的创作工作于2025年4月初启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及粤港澳三地意见,同时借鉴过往颁奖音乐的经验。颁奖音乐的创作围绕本届赛事“彰显湾区特色、传递时代精神、激发情感共鸣”三大核心目标打造,最终形成了涵盖提示音乐、入场音乐、颁奖音乐、退场音乐的四首系列作品。

颁奖音乐以岭南经典名曲《彩云追月》为基础,通过现代大交响化、电子化、场景化的融合来创作演绎,构建“古典意蕴、当代气韵、湾区气象”三位一体的音乐叙事体系,打造兼具国际视野、地域特色与全运会理念的颁奖音乐范式。

《彩云追月》的诞生与流传均根植于岭南文化土壤,具有高度音乐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最早见于清代,后由人民作曲家任光在1935年再创作,变为民族管弦乐作品,后曲词填入粤语、国语、闽南语等多个版本,深受喜爱。

颁奖音乐的创作团队透露,以《彩云追月》为创作锚点,是因为这首乐曲有很强的文化根基,兼具岭南特色和国际认知度,是一张“听觉名片”。创作团队在编曲上也别出心裁,采集了三地钟楼的钟声,寓意粤港澳同心为运动员敲响祝福之钟。

同时,为了将艺术创作与仪式流程精密结合,创作团队用四个段落音乐构建起音乐叙事体系:提示音乐是“起”要举重若轻,入场音乐是“承”需积攒能量,颁奖音乐是“转”得石破天惊自豪感,退场音乐是“合”须余韵悠长,充满欢愉、不舍、留恋和重新启程。

马面裙与粤绣展现文化自信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相关服装,也在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当晚亮相。

本届赛事赛会制服融合了会徽色彩与粤港澳地域特色,采用几何色块拼接,以万花筒的形式展现独特的视觉效果。碧青绿献给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袖边岭南传统建筑的镬耳墙结构线条,寓意进步与好运;碧城蓝致敬公正严谨的技术官员,错落绽放的烟花,托起童心腾飞的湾区梦;晴空蓝赋能高效协作的工作人员,衣摆线条勾勒出大湾区奔涌向前的脉搏;木槿橙点燃热情传播的媒体工作者,衣服上的港珠澳大桥结构剪影,寓意三地互联互通。

以马面裙为核心设计语言的颁奖服随后登场。该服装通过传统工艺、元素,结合西式现代版型,打造兼具庄重仪式感、地域文化辨识度、运动功能适配性的视觉体系。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设计团队主创负责人林栖希望通过这次全运会马面裙礼服,让更多国人和世界了解中国的礼服不仅是旗袍,马面裙也能作为重要场合的礼服。

宝安日报记者 宋璐 摄

颁奖服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粤绣牡丹:三蓝绣等工艺的运用,象征大湾区三地和谐繁荣、开放包容、生态文明的特色;牡丹一枝独秀,寓意着在体育赛场上追求卓越、力争第一的精神风貌;粤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精湛技艺,传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而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既有传统东方神韵,又融入现代审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开放包容的大国胸怀。

林栖表示:“马面裙从2004年正式成为非遗之后,第一次跟全国性的体育赛事相融合。我接到设计任务之后,一直思考如何更好地体现这具有600年历史的传统服饰的文化力量。所以我们这次的设计很好地保留了马面裙的设计,并结合了旗袍的元素。同时,我们将这种三蓝绣工艺和粤绣牡丹花图案进行了融合,能非常好地把中国非遗文化跟年轻的体育赛事融合起来,表达我们的文化自信。”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