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佛山发布”7月30日消息,7月2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图片来源:佛山发布
这种由“花蚊子”(白纹伊蚊)传播、让人关节剧痛的病毒,最近正是全网关注的焦点。
正当大家疯狂囤积花露水、电蚊拍时,广东的灭蚊战役已经悄然升级,画风堪称“科幻大片”:放蚊子大军吃掉蚊子幼崽、派鱼宝宝军团清剿水中祸患……一场灭蚊大战正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全面铺开。
视频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当“天敌”登场:这届蚊子,开始“内卷”了
你敢信吗?为了灭蚊,广东人开始大规模“放生”蚊子了!
别慌,此蚊非彼蚊。7月30日,在佛山三水区,中山大学“蚊子工厂”的专家团队小心翼翼地将一批特殊的“生物武器”——华丽巨蚊的幼虫,释放到积水环境中。这种蚊子堪称蚊子界的“颜王”,成虫体型硕大,闪着金属光泽,关键是它成年后“吃素”,只吸食花蜜和植物汁液,对人畜完全无害。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记者 吴子良
它真正的杀手锏在幼年时期。华丽巨蚊的幼虫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与传播基孔肯雅热的白纹伊蚊幼虫生活在同一片水域,简直是天降的克星。研究数据显示,一条华丽巨蚊幼虫在它短暂的童年里,能干掉80到100个白纹伊蚊的“小朋友”。这种“以蚊治蚊”的策略,直接从源头上精准打击,简直是釜底抽薪。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记者 吴子良
除了派出“食肉蚊”,中大“蚊子工厂”还有另一支秘密部队——“绝育雄蚊”。这些雄性白纹伊蚊经过X射线“洗礼”,丧失了生育能力,但依然是“魅力四射”的“精神小伙”。它们被释放到野外后,会与野生雌蚊疯狂约会,结果就是让对方“为爱鼓掌”后却生不出一兵一卒,从而让整个蚊子家族“断子绝孙”。这项技术已在广州、佛山多地试点,部分区域蚊子叮咬率下降超过七成,效果相当炸裂。
水下总动员:5000“鱼宝宝”VS亿万“蚊子军团”
天上的飞弹已就位,水下的奇兵怎能缺席?
在佛山禅城区的亚洲艺术公园和中山公园,“水下清剿”行动也已展开。园林工人们向湖中投放了超过5000尾“灭蚊鱼”。这些小鱼虽然个头不大,但胃口惊人,专以蚊子在水中的幼虫——孑孓(jié jué)为食。它们穿梭在水草间,就像一台台永不疲倦的“生物吸尘器”,将蚊子的“育婴房”一扫而空。
视频来源:中国新闻网
而为了避免外来物种存在的生态风险,在广州兰圃,投放的是6000尾本土土鲮鱼;在阳江,2万条中国原生中华斗鱼被投放到沟渠池塘。这些本土鱼不仅同样是灭蚊高手,还不会破坏本地水生生态,实现了“既要……又要……”的完美平衡。这种生态防治,不仅减少了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还构建了一道绿色的长效防线。
科技与狠活:无人机上天,上市公司下场
如果说生物防治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巧劲,那么物理和化学防治就是正面硬刚的“科技与狠活”。
在广东多地,无人机灭蚊已成标配。它们时而化身“侦察兵”,飞上高楼屋顶,无死角巡查天台积水等卫生死角;时而变身“轰炸机”,携带药剂对绿化带、下水道等蚊虫聚集地进行地毯式喷洒,效率和覆盖面远超传统人工。
这场人蚊大战,甚至搅动了资本市场。随着基孔肯雅热疫情升温,投资者们纷纷在互动平台“拷问”各大上市公司:“你家有检测盒吗?”“驱蚊液够不够卖?”“杀虫剂顶用不?”
一时间,从研发检测试剂的科华生物、仁度生物,到生产驱蚊产品的稳健医疗、润本股份,再到电蚊拍、灭蚊灯产销大户久量股份、彩虹集团,都成了股民眼中的“灭蚊概念股”。这波突如其来的关注,无疑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场全民灭蚊战役的深度和广度。
防蚊终极奥义:清积水!防叮咬!
无论是“放蚊吃蚊”的生物战,还是无人机喷洒的科技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基孔肯雅热目前没有特效药和疫苗,预防的终极奥义其实非常朴素:防蚊灭蚊,清除积水,避免叮咬。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参与这场战争的方式很简单:行动起来,给自己的家来一次“大扫除”。翻盆倒罐,清理阳台、天台的花盆托盘、废旧瓶罐;水培植物勤换水,洗净根部和瓶壁;给家里的储水容器加个盖……记住,最少每5天清理一次积水,就能有效摧毁蚊子的“产房”。
出门时,穿上长袖长裤,喷上驱蚊液,做最靓的仔,也做蚊子“下不了口”的仔。家里装好纱窗纱门,晚上睡觉挂上蚊帐,给家人最温柔的物理防护。
这场人与蚊子的较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从高大上的生物科技,到接地气的翻盆倒罐,广东正在用一套“组合拳”告诉我们:面对小小的蚊子,我们既要有“黑科技”的雷霆手段,更要有生态智慧和全民动员的决心。毕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传播疾病的蚊子“无处可生,无处可逃”!

资料来源:佛山发布、央视新闻客户端、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中国新闻网、中新经纬、科普中国、广州日报
转载请标注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