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事月月议,民生时时解,南湾街道“代表议事会”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张亦萌
07-31 10:4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亦萌 通讯员 李安 

7月29日下午,龙岗区南湾街道南新社区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内座无虚席。现场既有人大代表,也有多个社区工作人员,还有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一网统管”平台数据:今年以来乱摆卖投诉量达上千件,占比总量14.8%。这是今年龙岗区南湾街道人大组织的第七场“南”事代表月月议活动的现场,当天要啃的“硬骨头”是乱摆卖治理问题。

“南”事代表月月议活动现场。(受访单位提供)

“烟火气”与“文明味”的博弈

来自富通海智科技园的人大代表程鹏提出了“预约制”的方案,每到节假日景区景点附近很多摊贩,能不能划定一个疏导区,采取线上预约的方式,预约的同时还可以让摊贩同步备案健康证,把能摆摊的地方规范管理。

人大代表程曦表示,建议执法队多多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疏堵结合,柔性执法。他表示,乱摆卖的治理不是简单的取缔,而是要找到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的最大公约数。“我们之前到工业区内调研,工人表示用餐排队时间长,所以纷纷选择街边摊贩。”人大代表容妍菲介绍,下一步也要跟园区方面协商,充分考虑工人实际需求。

南湾街道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管理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目前街道采取市容环境“三级管理”机制,即设置“严禁区”9个、“严管区”12个、“疏导区”2个。严禁区采取“动态清零,定点值守”的方式,杜绝任何形式的占道经营、流动摆卖行为;严管区内在确保安全、不扰民、不堵塞交通的情况下,以执法劝导为主,兼顾居民需求;疏导区内引入第三方管理,对摆卖经营者进行“引流”,打造特色化、规范化的商业街区。同时在重点区域加装摄像头AI智能识别系统,摊贩进入禁摆区域自动触发语音提醒。

从“纸上建议”到“路上实景”

在今年3月的“南”事月月议活动中,与会人员聚焦地铁口电动自行车乱停放议题,提出了多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活动结束后,南湾街道打出治理“组合拳”:交安办积极推动电动自行车管理立法,收集意见建议;优化M160等3条地铁接驳线路,开展“黑摩的”专项整治;新增停车泊位200个,设置隔离护栏规范停放秩序;丹竹头社区盘活闲置空地改建停车区;4个社区设置引导牌并安排专人值守,早晚高峰劝导文明停放。

同步加强线上线下巡查,开展文明停车宣传,目前丹竹头等站点停车秩序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提升35%。如今走进地铁站周边,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停车场景象,通过“疏堵结合”实现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的转变。“以前这里就像战场,现在成了风景线。”在附近经营商铺的李先生感慨道,这里从“堵心路”变身“舒心廊”。

今年5月的活动中,针对施工密集区域扬尘投诉问题突出情况,代表们献计献策。会后,各部门迅速联动,采取“机械化+常态化+联防化”治理模式:每日投入洗扫车等设备实施“三扫三冲”作业;建立每日6次巡查机制;联合住建部门严查工地扬尘,督促企业增设喷淋设备并修复破损路面。通过立体化防控,有效改善辖区空气质量。

“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在南湾街道“一网统管”民生诉求督办中心,记者看到一面”进度墙”:龙山南路坑洼(已完工,用时14天);香阅四季装修纠纷(结构加固完成);搅拌站扬尘(加装喷淋设备);树木修剪加固(已简化树木修剪备案程序);龙山工业区噪音扰民(街道牵头生态局办理)……

据介绍,南湾街道“一网统管”平台今年以来,已高效办理民生诉求13024件,平均处置仅25.04小时。通过专业工作流程指引,系统智能匹配权责清单,确保15分钟内快速响应。90%常规事项标准化处置,剩余10%开展专项研究处置,个别“疑难杂症”提交“南事代表月月议”专题破解,形成“快速响应+重点攻坚”的闭环治理模式,实现民生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傍晚的地铁口,记者遇到正取车的市民刘先生。“以前取车像玩俄罗斯方块,现在居然有专人引导。”夕阳下,清晰的停车线、醒目的指示牌、整齐安装的充电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后记

这场带着民生温度、辩论热度、落实速度的议事会,刷新了对基层治理的认知。当人大代表不再是“会议代表”,当居民建议能直接变成施工图纸,当城管队员和摊主坐在同一张桌前讨论——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写照。据悉,南湾街道人大工委正将活动的目光投向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等更多领域,让更多民生关切在烟火气中得到回应。

(作者:张亦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