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带家中饲养的小猫看伤,结果却花费了5000余元,女子怀疑小猫遭到了“过度医疗”,随即一纸诉状将宠物医院诉至法院,这一事件在网络引发热议。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初,张女士(化名)的宠物猫因车祸受伤,被紧急送往当地某宠物医院救治。经过9天救治,小猫转危为安,康复后被张女士接回家中。两个月后,张女士将宠物医院起诉至法院称,诊所每天对小猫进行抽血检查等诊疗行为属于“过度医疗”,要求诊所退还全部诊疗费5510元并当庭道歉。
近日,当地法院参考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引导双方申请司法鉴定。调解过程中,专家辅助人详细分析了小猫病历,明确指出检查报告各项指标显示,小猫当时伤势危重,准确掌握病情变化必须依赖定期血液等检查数据,诊所的应急处置和留院监测措施必要且有效。同时,专家辅助人也客观指出诊所存在的沟通不足问题,未能及时、充分向张女士解释每日检查的必要性,且双方合同中缺乏关于“紧急情况下可采取必要处置”的特别约定条款,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沟通缺失,导致了费用纠纷。
最终,在法官和专家辅助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宠物诊所认识到沟通告知义务的重要性,提出退还部分诊疗费;张女士则理解了诊疗行为的必要性,放弃了道歉等诉求。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据了解,此次事件并非个例,随着我国宠物数量的增加,诸如宠物打疫苗后身亡、宠物治疗花费高昂治疗费、爱宠驱虫导致死亡等关于宠物的医疗纠纷也频频发生,宠物医疗的消费投诉和诉讼也明显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仅城镇宠物犬猫数量就已突破1.2亿只,截至2025年1月,国内动物诊疗机构数量达3.4万余家,与2024年同期相比上升17%。宠物诊疗机构数量日益增长,宠物医疗纠纷也被频频曝光。
专家建议,大家带自家宠物就医时尽量选择正规宠物医院,保留好相应诊疗单据,以便产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部分内容来源:安徽商报、视觉中国)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