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盐田街头,63岁的郑春娟身着义工服穿行于高楼之间。榕树荫下,她仰头指向烟墩山国际友好公园的方向:“那里有棵榕树,是我和丈夫在1990年亲手种在盐田幼儿园的,如今它和深圳一样长成了参天模样。”
36年光阴流转,从幼儿园教师到义工队组建人,郑春娟扎根盐田。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浓缩了无数普通深圳人的缩影——来了就是深圳人,是选择;我与深圳共成长,是历程;个人与城市互相成就,是答案。

郑春娟
播种
在荒芜里种下希望与绿荫
1989年,郑春娟的丈夫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她追随丈夫来到盐田幼儿园任职。当时盐田尚未设区,盐田幼儿园所在地隶属沙头角管理区,1990年与罗湖区合并,更名罗湖区盐田街道。

20世纪90年代,郑春娟(前排右二)在盐田幼儿园留影。
“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路灯稀疏得像星星”——这是特区拓荒岁月留给郑春娟的盐田初印象。郑春娟任职的盐田幼儿园是盐田当时唯一一所幼儿园,简单的两层半矮楼,一楼是教室,总共3个班,8名教职员工要负责百余名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二楼有个杂物间改的宿舍,摆张床就转不开身,卫生间都要与孩子们共用。
“白天在一楼教书,晚上在二楼睡觉,幼儿园就是家。”郑春娟回忆道。这逼仄的“家”,正是深圳经济特区起步时无数创业者与建设者共有的生活剧本。
一个班平均只有两名老师,不仅要教语文、数学、画画、唱歌、体育,还要管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哪个小孩尿了裤子,要亲手洗好晾晒;厨房忙不过来时,老师还得去帮忙炒菜、盛饭。郑春娟笑着说:“我们是集保姆、老师、勤杂工于一身。”
初来深圳,郑春娟在寂静的夜晚难以入眠,窗外没有明亮的灯火,只有远处农房偶尔的星点微光。“来的时候想过离开——到处黑黢黢的,还不如老家!”但一想到明天还有一百多个娃娃需要她、等着她,郑春娟便劝慰自己:“深圳人哪有怕苦的?咬咬牙,生活就亮堂了。”这朴素的信念,支撑着她和无数同路人。
面对幼儿园周围荒芜的景象,郑春娟心中萌生了“造绿”的念头。她发动丈夫及其单位的团员来幼儿园搞建设,铺草坪、种树苗。1990年,她和丈夫在幼儿园饭堂门口亲手种下一棵榕树,这抹稚嫩的绿意,后来长得郁郁葱葱,成了孩子们课间最爱聚集玩耍的地方。
30多年过去,榕树已亭亭如盖,在2023年盐田幼儿园扩建时被移植到烟墩山国际友好公园,继续见证盐田的变化。
抽枝
城市年轮里的共生印记
风催木长,树冠越过园墙的时候,盐田区政府的牌匾也已挂起。1998年,罗湖区盐田街道正式更名盐田区盐田街道,幼儿园扩至十余班,添了钢琴、电脑,新来的保育员接过了老师手中洗晒尿布的水盆——这是特区精细化发展的一个细微投影,专业分工带来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在幼儿园工作的10多年里,郑春娟坚持一项特别的工作:家访。
“不是只对表现不佳的孩子家访,每个小孩都要家访。”在公共交通不便的年代,郑春娟徒步穿梭于盐田的街巷,最远的单程要走半个小时,但是她却一点都不觉得麻烦,因为她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塑造未来深圳人的起点。
作为同时掌握普通话、潮汕话、客家话和粤语的老师,郑春娟用方言安慰胆小的孩子,一句乡音叩开无数心门。口口相传下,家长都争相把孩子送到她的班里。这份耐心与责任感,是无数特区教育工作者为这座城市未来默默耕耘的普遍写照。
盐田的巨变在20世纪90年代悄然加速。郑春娟亲眼见证了盐田港巨轮往来,集装箱堆场取代滩涂;商品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公交从人力售票的竹椅车升级为无人售票的空调巴士;昔日坑洼的土路铺成柏油大道……郑春娟调侃道:“以前去沙头角,坐巴士要跳半天‘摇摆舞’,现在地铁10分钟直达。”
郑春娟一家的生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工资提高了,从单位宿舍搬到了商品房;2008年,郑春娟从幼儿园进入社区工作站,她挎着计生登记本走街串巷,亲历经济特区人口管理的转型与变迁。
成荫
凡人微光汇聚志愿之都
2013年,50岁的郑春娟退休了。但社区工作人员一句“阿姨,来建个义工队吧”,让她开启了第二段人生。她从培养幼苗的园丁,转型为播撒文明种子的城市守护者。
凭借社区工作经验,郑春娟成功组建沿港社区义工队,从十几人起步,逐步壮大。“最早是站马路口劝导交通,后来搞环保,捡垃圾、巡查沟渠……”烈日下的每一次弯腰,街头的每一句劝导,都化作盐田文明底色的鲜活注脚。

退休后,前排郑春娟(左一)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除此之外,郑春娟还加入了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盐田区反邪教义工队,积极参与深圳市控烟社会监督、拘留所帮教、国民体质测评等众多志愿活动,一周7天,她有5天在义工岗。12年来,累计组织志愿活动2536场次,个人服务时长超8700小时,她先后获评深圳市“五星级义工”“百优志愿者”、盐田区“五星级文明大使”“环保达人”“文明达人”……荣誉纷至沓来,她却朴实回应:“每当我帮助到别人时,我就感觉很开心。”这份“助人即悦己”的纯粹,正是深圳能成为“志愿之都”的深刻社会基础与市民精神源泉。
郑春娟的故事,不只是一个普通盐田人的30年,更是深圳经济特区45载壮阔篇章中一首由无数普通人谱写的交响诗。在郑春娟身上体现了“深圳梦”最本真的模样: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始于微末的坚持与爱,是紧随城市发展的脉动,在各自岗位上扎根、抽枝、成荫,最终汇成一片能滋养整座城市的生命森林。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读特热榜 
 IN视频
 IN视频 
 鹏友圈
 鹏友圈 
 -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 01:00- #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 01:11- #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 【十月再见,十一月你好】 金秋十月,我们度过了欢乐的国庆和团圆的中秋佳节…初冬十一月,十五运会来啦🏃♂️“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深圳准备好了!莲花山簕杜鹃花展🌺 (11.7-11.21)也安排上了!让我们一起加油,迎接十一月的活力与美好,坚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拥抱十一月的精彩#我为十五运加油#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