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的早晨 | 给孩子做菜

07-23 08:29
摘要

阿米

朋友见我近来总是点外卖,忍不住温馨提示:要避免吃过度加工的食材,对身体不好。

一听这话,想乐。谁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有几个人能够避免?工作已经够忙,每天不是吃盒饭、快餐,就是在食堂对付几口。前段时间,女儿休假在家,我想着她在外读书,肯定舍不得花钱下餐馆,自己随手做的饭菜不是简单的水煮就是烤箱加热的快餐,要么就是一片面包或是一碗泡面。于是暗下决心,要每天挤出时间为她做丰盛的晚餐,以示母爱的伟大。结果做了几天饭,就气得差点高血压心绞痛。因为是自己亲手洗、切、炒,并端到餐桌上,这个劳动过程就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伟大与庄重,甚至上升到道德、亲情与人性方面,反正就是希望女儿一边大力赞美、感叹,一边狂风扫落叶般生吞大嚼,一滴汤汁都不要剩,这才是完美结局——对于老母亲的感恩,对于母爱最直接的认可。

可女儿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捧手机半遮面,别说一扫而光,能吃上半盘子菜,或是每道菜各吃上三两口,至少能让丰满的菜肴呈现一点凸凹不平,证明是被吃过。可女儿最多吃个十口八口,反正几盘菜从端上桌到撤回厨房,样子变化不大,她就饱了。一定是没被饿过,或者说嘴巴太挑剔,宁可不吃,也不肯多吃。

不到一周,别说给她大做特做,哪怕我有时间,也只肯潦草地炒熟两个菜,或是炖一盅汤,就算完成任务。反正不抱希望,也就不会失望。没想到只清淡简单了三天,她竟忍不住提出要求,说想吃可乐鸡翅,或是辣椒炒鸡蛋。当然要满足,但不肯做多,只少少地炒个平盘,不再像以往那般,但凡她提出想吃什么,就恨不得炒出个富士山来。

人性就是这样的,得到满足就不知道珍惜,以为随时可得,随处皆有,便不在意。非得要吃些辛苦受些委屈方能得到的,才觉得珍惜与欢喜。

有一天与女儿讲起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突然想起近十年来,我竟不记得问她喜欢吃什么。这是我的失误,总以为口味是不变的,她童年时喜欢吃我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牛肉馅饺子、手擀的面条、现烤的面包、当归炖鸡汤、清蒸鱼,就以为她会喜欢一生一世。其实她早就变了,尤其是走过一些城市,见过一些世面,她早就不是当年的孩子,而且吃了那么多的快餐、简餐,也尝过名厨大餐,她的口味变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全新的一个陌生肠胃。如今的她,早就不是清淡饮食就可以满足的,她喜欢刺激口味——麻辣火锅、酸辣水煮鱼、刺激的咖喱与重油重盐的油炸食品。而像我这样一心为了她的身体着想,只想为她浪费时间、精力、体力做不加任何香精、人工调味料,除了盐、糖、酱油外,只看重食材原味的家常健康养生菜肴,她怎么可能喜欢?

与朋友讨论这个话题,到底要为孩子做些什么菜,孩子才喜欢吃?从欧陆大餐到地方小食,无一满意。只有自己点给自己吃的,才皆大欢喜。由她去,让她负责自己的生活,受了伤撞了墙后才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成长就是如此,不可以少走一步弯路,少撞一堵南墙。由她去,终有一日海阔天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