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妇联非遗之旅开启沉浸式文化体验

肖欣静
07-22 19:2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欣静 通讯员 韩嘉欣

近日,由龙华区妇联主办的“碧道二十四节气——牡丹花神邀你同赴古建之约”非遗之旅活动在龙华河碧道妇儿之家拉开帷幕。这场以草木为纽带的文化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实践,让参与者触摸千年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

作为龙华区妇联将家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实践,活动延续了“花神主理”模式,坚持“传统为魂、科技为翼”,让古老非遗走出典籍与博物馆。年初以来,区妇联依托龙华河碧道妇儿之家阵地招募女性文化达人担任“花神”,本次当值的牡丹花神宋倩,既是深圳市小未来文化传媒创始人,也是深耕古建保护与文化传播的践行者。她以“草木”为切入点,为此次活动注入古建文化内涵。

活动现场,两大特色体验环节人气十足。“草木有言·AR长卷绘古韵”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津津老师带来的《草木染——AR长卷》成为焦点。这幅曾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的作品,以AIGC技术还原《周礼》《天工开物》记载的草木染工艺,Q版古人形象通过AR技术“活化”,参与者指尖轻触屏幕,便能“亲历”从植物中萃取色彩的全过程,直观感受古人“取法自然”的审美智慧。

而“草木有灵·毛猴寄趣”环节则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这项诞生于清同治年间的老北京非遗手艺,以蝉蜕、辛夷等四味中药为原料,经巧手粘接便成形态灵动的“毛猴”。2009年列入北京市级非遗名录的技艺,在现场化为孩子们手中的“齐天大圣”——蝉蜕作躯、辛夷为头,中药药材在指尖变身童话形象,既传递了传统手艺的巧思,也暗藏着草木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据了解,本次活动面向12组亲子家庭开放,报名通道一经开启便受到热捧。龙华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龙华碧道为载体,通过“花神主理”“非遗体验”等形式,让节气文化、传统技艺在生态场景中自然传承,让更多人在水清岸绿间感受“中国味儿”。

(受访方供图)

(作者:肖欣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