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9点起,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居民遭遇了一场“水危机”——家中自来水散发刺鼻恶臭,有居民反映使用后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引发公众恐慌和猜疑。尽管杭州市余杭水务在7月17日下午4点多再次发通告表示“经检测水质已恢复”,但据读特新闻报道,直到17日晚依然有市民反馈水很脏,晚上9点左右多个小区出现停水情况,其间一些居民通过排队领水、跨区洗澡等办法来“自救”。
与“水危机”同样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余杭水务态度——电话一直占线、通报语焉不详、污染源至今成谜。有网友用“迟来的通知,无用的道歉,居高的态度,无力的回复”来形容余杭水务的表现。
在7月16日上午“水危机”发生后,有业主16日下午才从物业方面收到水异常的通知;而杭州市余杭水务面向公众的第一份通告等到7月16日晚上9点44分才发布,并表示出厂水水质恢复正常、主管网已恢复正常。
这距离危机发生已经过去12小时。杭州市余杭水务并没有第一时间停水、第一时间通知,导致更多人使用被污染的自来水。根据《杭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后,事发地区、县(市)政府和市级突发事件应对牵头部门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最迟在4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急处理措施、公众防范措施等”。
“12小时”与“4小时”有天壤之别,说明这是非常明显的信息滞后行为。明明可以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救民众于“危难”中,偏偏不及时告知,让居民“喝臭水”“用臭水”,忽视公众知情权和健康权。而且,污染源是什么,是否对人体有害,如何防范类似事件发生,至今没个说法。信息发布一慢二拖,让公众在信息真空中自行猜测,进一步放大了恐慌情绪。
在公共安全事件中,权威信息的及时、透明发布至关重要,任何延迟或敷衍都可能让事态恶化。如果余杭水务能在第一时间停水、检测、公布污染原因,并针对居民关切及时滚动式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居民的恐慌和不满情绪不会如此强烈。
所以,这到底是“水危机”还是“人祸”?当地相关部门应彻底调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并从制度入手堵塞漏洞,防范漠视公众知情权、信息发布滞后的问题重演。
相关报道:
跨区洗澡、排队领水......杭州多个涉自来水发臭小区突然停水|读特追踪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