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7月16日消息,港交所16日刊发了有关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的讨论文件,旨在引导市场就此展开讨论,并与业界就如何及何时缩短结算周期达成共识。
港交所称,其股票现货市场自1992年以来一直采用T+2结算周期,而其他国际股票市场在过去20年间也逐渐将结算周期缩短至T+2。近年来,许多市场已转向或正在考虑转向T+1或更短的结算周期。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和国际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港交所预计,到2027年底,全球股票市场88%的交易将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
据悉,讨论文件列出了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现行T+2结算周期的潜在好处和挑战,并参考了其他主要市场在缩短结算周期过程中的经验,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展开深入讨论提供了基础。
港交所在讨论文件中表示,目前,全球不少市场已经推行T+1又或正在落实T+1。在这个背景下,香港实行T+1结算周期能够支持投资者资金在全球市场范围内的顺畅流动。因此,任何短于T+1的结算周期都可能对市场的参与者造成不便,并影响其参与全球其他市场。考虑到相关因素,T+1结算周期会是香港结算周期较为可行的未来发展方案。再短的结算周期(例如T+0,即交易执行后数小时内进行结算)或将对业界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就该讨论文件而言,港交所将以T+1作为可行方案进行探讨。T+1结算是指现货市场证券在交易日后一个营业日进行结算。
港交所进一步表示,如讨论文件所示,香港向T+1结算周期过渡既有好处,也面临挑战。潜在的好处包括提高市场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以及让香港市场与其他国际市场更紧密地接轨。同时,转向T+1也会带来挑战,尤其是对于需要应对时区差异、外汇转换以及更短结算时间窗口的市场参与者来说。为适应这种变化,市场参与者需要升级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并与整个市场协调配合,以保持营运效率和营运稳定性。
此次讨论的结算周期仅限股票现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的结算,不涉及一级市场交易(例如新股认购)的结算。
港交所表示,诚邀市场参与者及相关方参与讨论,反馈意见可于2025年9月1日前通过官网提交。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