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企业“出海” 深圳以改革之笔绘就国际化营商环境新图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周芳
07-13 21: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中国无人机“飞”向全球,近日,由深圳宝安区工商联(总商会)航空业专委会、深圳市航空业协会联合发起的全球无人机出海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同步在曼谷、吉隆坡、莫斯科、里约热内卢、迪拜、中非六个地区成立海外分中心。中心将作为“中国无人机走向全球的重要载体”,聚焦无人机、机器人等低空AI产品,通过精准对接海外买家需求、整合出海资源链条,为企业提供从市场洞察到品牌推广的全流程支持,助力“中国智造”向“全球品牌”跨越。

2024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在深圳举行。主办方供图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全球经济浪潮奔涌向前之际,深圳以 “闯” 的精神、“创” 的劲头、“干” 的作风,锚定国际化航向,以制度型开放为强劲引擎,既博采国际先进城市之长,又深挖自身禀赋潜力,从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到对外投资的新高地,从国际贸易的前沿阵地到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这座改革创新之城正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奋力书写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时代答卷。

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

去年10月,高士中国集团迎来在深建厂20周年的重要日子。“深圳已经成为我们的家。”高士中国集团董事总经理迈克尔·詹姆斯·布朗说,经历20年发展,深圳已成为高士中国业务的核心所在,也是全球业务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坚信深圳是值得投资的地方,高士计划进一步投资深圳,继续与深圳携手合作,拓宽发展新空间”。

法国达索系统计划在深圳创建“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并设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通用电气医疗与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深圳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全球。去年,深圳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738家,增长21.7%,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第一。

为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近年来深圳对标RCEP、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已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自由便利、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健康发展等方面形成了27项制度型开放典型案例。同时,大力推进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入驻和签约金融机构已达411家,其中港资80家、外资18家。

今年3月,2025年深圳市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正式发布,一系列创新举措,展现了深圳始终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全力为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最优营商环境的态度和决心。其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聚焦解决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初创型科技企业获取国际高端要素资源的发展诉求,着力增强深圳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获取国际高端要素资源便利度。

2025年,深圳将持续推进外商投资领域的有序开放,加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扩大开放,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0亿元以上。4月18日,2025年深圳稳外贸支持政策要点发布,从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开拓市场、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扩大重点商品进口规模、增强企业综合服务保障机制等10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稳订单拓市场。

将要迎来45周岁诞辰的深圳经济特区,将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更精准的政策创新、更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外资、金融资本、科技创新和国际人才等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护航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举办深企出海服务欧洲专场‌、深圳-墨西哥企业投资合作交流会、大湾区品牌出海赋能交流会;组团带领民营企业赴美国、墨西哥访问交流并与当地5家商会签署友好商会协议,走进南非、肯尼亚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推出民营企业出海合规系列讲座……为助推更多的深圳企业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让世界看见深圳企业,感受“深圳质量”“深圳速度”,近年来深圳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搭建优质交流平台,护航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时不我待,紧抓商机!”参加活动的民营企业家们纷纷表示,丰富的中外交流活动让复杂的出海攻略变成可拆解、可执行、可复制的操作指南,为企业出海丰富了知识支持,提供了借鉴经验,坚定企业家阔步“迈出去”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服务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市工商联联合相关部门、商协会及各专业机构,收集汇总211条各类机构(企业)服务信息,涉及法律服务、知识产权、财税保险、物流服务、人力资源等服务类型,有力护航企业“出海”。

在基层 ,福田区“云招聘”直播间里,100余个海外岗位吸引超2万人次“云端赶集”;罗湖区“出海沙龙”活动传来企业家实战经验的热烈讨论;龙华区“湾区引擎 中欧机遇”活动现场,中德企业家频频碰撞出合作火花……今年以来,深圳各区工商联更是以“精准滴灌”式服务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企业出海铺就“快车道”。2024年,深圳全市各区及相关部门举办近200场助力民营企业出海供需对接活动,助力“深圳智造”在全球市场大胆“闯世界”。

一些细分领域行业的企业出海护航举措也不断推出,让民营企业备感温暖:出台《关于服务工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工作措施》,引导工业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成数据跨境流动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数据跨境咨询服务。同时,编制出台《深圳市企业数据合规指引》《深圳市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工作指引》《深圳市数据出境风险自评估指引》等文件,为企业机构提供政策指导;定期发布境外投资合作业务、风险防范、国别(地区)投资指南等关键政策信息,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海外市场动态,精准应对各种挑战;在“深i企”建设出海服务专区,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助力企业出海……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合作区一个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前海出海e站通”近期火爆出圈。这一平台优化整合了发改、商务、贸促等企业出海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事项,集成62大类出海服务事项,吸引180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拓展企业出海综合促进功能,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1.4万家、总浏览量达41万人次,发布企业出海需求600余项,汇总出海动态近4000条,成为出海服务网站中点击率较高的网站之一。同时,与荷兰CTP园区、阿联酋迪拜DMCC自贸区、泰国伟华工业园等32个国家、37个境外园区展开合作打造“朋友圈”,以“数字化+国际化”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企业出海全周期的服务体系。这一平台不仅破解了企业跨境经营中的痛点,更通过制度突破与技术创新,为全国范围内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实践范本。

从深圳一间仓库起步,深圳市大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在深耕智能出行领域十余年后,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发展成为折叠E-bike全球市占率第一品牌,不仅拥有百余项核心专利,产品更畅销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一举站上行业潮头。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孝剑说,公司的发展历程正是深圳国际化营商环境滋养的一个生动缩影,政府“有事必应”的服务,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聚焦产品创新、抢夺海外市场,未来将深耕智能出行机器人领域,为深圳民营经济出海贡献更多力量。

建设高效畅通的国际贸易枢纽

不仅护航企业“走出去”,深圳还通过建设高效畅通的国际贸易枢纽,便利深圳产品“走出去”,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在深圳海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开通智能申报功能,实现报关单自动批量申报,智能申报量在全国试点直属海关中排名第一。同时,进一步扩大“海空港畅流计划”通关试点规模,以危化、冷链、生鲜等货物为切入口,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项目,完善海空港配套系统及卡口设施,实现进口货物“前置理货、智能分流、顺势监管”。

深圳的国际航线网络也愈发频密,深圳机场新开名古屋、维也纳、布达佩斯等10条国际客运航线,新开古晋、阿布扎比、达卡等4条国际货运航线。跨境电商阳光化试点不断推进,深圳发布阳光化企业名单,推动提升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税便利化水平,新增电商海运航线6条,累计达30条,完成开行深圳至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中亚等地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班列累计13列。此外,制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程序规定,已监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77件,一对一指导企业626家。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规模近十年首次跃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出口2.81万亿元,实现内地城市32连冠。

据透露,接下来,深圳将进一步深化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能化变革,推进海关商品编码智能转换、分类及贸易合规等功能迭代升级,同时在通关政策解读、税费计算辅助、国际经贸规则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智能化咨询服务,提升企业跨境贸易服务水平。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周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