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私自调价”,携程平台被郑州多家酒店商户举报。多位酒店负责人称,携程平台要求酒店商户开通名为“调价助手”的改价工具,通过技术手段修改酒店房间价格,并且不经商家允许修改商家的活动折扣。商家还吐槽“调价助手”像个“关不上的水龙头”“关上了还会再自己打开”,投诉往往石沉大海。
携程公开的回应是:“调价助手”是为了使酒店的价格适应当地市场价格,帮助酒店商家提高市场竞争力。最新消息显示,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在平台愈发强势的背景下,此类“店大欺客”并非个案,已成为一种“现象”。一些平台一边“携流量以令商家”,不断压榨商户的利润空间,一边维持“低价形象”吸引用户,实则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所谓“技术中立”已经成为一种虚伪的公关修辞。当算法以“跟价”之名剥夺商家根据成本结构、区域策略灵活定价的权利,所谓的“调价助手”不过已演变为平台的“价格操盘手”甚至“数字化打手”,是技术垄断下的权力僭越。
不只如此,从“大数据杀熟”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再到签订“二选一”的排他协议,部分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流量与技术优势,在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推出各种“霸王条款”。商家与平台的地位愈发不平等——商家为了获得流量和曝光,不得不依附平台,代价往往是让渡话语权和合法权益。本来,平台、商家与消费者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是一个稳定“三角体”。但如果一方遭遇严重不公平待遇难以支撑时,这个“三角体”必然不再稳定甚至坍塌。结果不会有赢家。
因此,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平衡好各方利益是根本之策。一方面,真正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范落到实地。以定价问题为例,多部法律都有明确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赋予了经营者自主制定属于市场调节价格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更直接点明,平台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对经营者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2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将“平台规则滥用”纳入规制范畴。对此,要让法律长出牙齿,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强约束。
另一方面,需要监管智慧与技术的创新,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实现“技术对技术”的精准监管。平台经济的技术性和复杂性远超以往的传统商业模式,以“调价助手”为例,这是一套依托于算法技术、实现价格自动扫描和调整的复杂机制,要实现及时有效的监管,就需要深入了解其技术原理,这对于监管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之,在平台经济高歌猛进的今天,如何平衡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利益,是一个重要又现实的大课题。唯有构建三方共赢的深层生态,平台经济才能走出内卷,迈向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