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7月7日,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在党建会议室举办了“历史启迪 深圳脉动”——东江纵队敌后抗战的历史贡献与战略智慧学术研讨会。围绕东江纵队敌后抗战的历史贡献、东纵精神历史生成和当代传承、华南抗战文化的时代价值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磊在致辞中强调,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深圳地区唯一民办高校,深知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学术共识,为深圳红文化教育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研讨会主题专家发言环节,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文献馆藏管理处处长詹延钦以“五大战场的战略智慧与精神传承”为主题,深入剖析了东江纵队在敌后抗战中的战略智慧和对当代深圳的启示;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杨立勋教授则围绕“东江纵队敌后抗战战略智慧、历史贡献与创新性传承发展”进行了深入阐述;广东省新一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夏文斌教授从“两个结合”的视角,对东纵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了阐释;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士文教授探讨了从东江纵队到鲲鹏青年的群众路线应用与发展。
此外,学校特聘教授邓庆宁、马克思主义学院万齐洲教授、兰茹教授、虞佳副教授以及申丽丽副教授分别就东纵队伍构成的特点、东纵抗战精神的三重意蕴、《前进报》与《博罗日报》的比较研究、东江纵队诗词山歌的三重维度以及东纵红色基因融入湾区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等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为期半天的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纪念东江纵队敌后抗战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从历史档案的细致梳理,到战略战术的深度剖析;从英雄人物的精神传承,到抗战文化的时代价值,既有理论层面的创新突破,也有实践案例的精彩分享,在思想碰撞得到历史启迪,在交流中深化了对学术问题的认知,呈现了一场铭记历史、启迪未来的思想盛宴。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海涛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先辈们英勇抗争的深情缅怀,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再挖掘、再传承。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深化深圳红色文化东纵抗战历史研究,讲好东纵故事,让东纵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激励更多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对精神的传承。在东纵奋斗中孕育、形成、发展的特点鲜明内涵独特的东纵精神,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的重点内容。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红色文化研讨中心”将研讨会学术成果协化为思政课教学的资源,转化为青年学生铭记历史、厚植爱国情怀,贡献支撑中国式现代的青春力量,在传承与弘扬东纵抗战精神和深圳红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