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底色与深圳客家人的情怀——散文集《鹏城客家情韵》读后

宝安湾
07-09 08:39
摘要

周思明


散文集《鹏城客家情韵》(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共计11万字,分为童年篇、风俗篇、人物篇。作者刘玉梅身为一名客家人,以饱满的情绪,细致的笔触,对童年、风俗、人物进行了深入、独特、别样的书写。作者对童年的深情回忆,情感真挚动人。


《鹏城客家情韵》一书中的“童年篇”,顾名思义,是记述作者童年经历的故事。在《我的快乐童年》一文中,作者写到了红领巾、军用书包、小朋友偷集体的番薯、赴京学生代表等事情。通过如此这般的生活小事,体现了道德自律的主题。道德自律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道德经》所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自律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克服自身的缺点,还能在社会中树立榜样,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刘玉梅在此类散文中,描绘了一些在生活中或坚持道德自律、或不能坚守道德自律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激励读者在生活中坚持自我约束,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其它如书中的《八仙岭下的童趣》《我的舞蹈情结》《龙岗粮仓》《骑单车的痛》《客家扑食的故事》《卖鞋记》《梦起飞的地方》,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这方面的主题,读来不仅有趣,同时也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


《鹏城客家情韵》一书中的“风俗篇”,则记述了客家的各种习俗。在《客家人的“木工匠具”》一文中,作者对客家人如何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娓娓道来,读来津津有味。熟悉客家人的木工匠具的人都知道,客家人的木工匠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工具不仅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技艺,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这点,在刘玉梅的这篇散文中,有着含蓄的呈现,读来获益匪浅。在《家传之宝“酿蚝豉”》一文中,作者对酿蚝豉这一客家美食及其制作方法给予了情趣盎然的描述。我们知道,酿蚝豉被誉为客家四酿之一,历史悠久。在客家话里,蚝豉与“好事”同音,寓意着好事滚滚来、好事连连,承载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过年过节、喜庆等场合餐桌上必备的菜肴,在客家人心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对此,该书有着生动细致的书写。


在《鹏城客家情韵》一书中的“人物篇”里,作者记述了她所熟悉的各种人物,其中,最让读者动情的是《心怀大爱的田青老师》。文中,作者介绍了居住在深圳龙岗区杨美村的91岁高龄的本土老作家田青老师。这位深圳许多写作者熟悉的本土老作家,非常好客,也乐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无名作者。在他年届七旬至八旬之间,几乎每年都会在“田青山居”召集深圳本土文友聚会。参加聚会的皆是多年来因他主编的《杨美文化》(原《坂田文艺》)结缘的本土作者。他们的年龄、职业、经历、性别、单位、籍贯等,各有不同,存在差异。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活动的质量,反倒彰显“不同而和”或“和而不同”的色彩。田青山居如同一个充满魔力的磁场,吸引着众多基层文学写作者到此一聚。


《鹏城客家情韵》写得朴实细腻,文从字顺,虽不华丽,却也能够动人以情。不足在于,题材比较普遍,还可进行筛选,在思想的抉发、行文的精粹等方面也有提升的空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