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八届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正在展开,其中在深圳技术大学举办的“民间文艺大师课”,邀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广东省专家、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杨宏海教授做题为《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与唱腔表现》的专题讲座,其以全新的讲座内容与形式,引起深圳技术大学师生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杨宏海教授在深圳从事文化工作30多年,最早参与主编出版《深圳民间歌谣》,几乎参加了深圳客家山歌的搜集整理、传承与创新的全过程。对于客家山歌在新的时代应该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他一直探讨与实践的命题。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为了让听众更真切地感受讲座内涵,活动特别邀请了部分深圳著名客家山歌表演艺术家参与,配合讲座进行献唱演绎。
讲座开场白中,杨宏海教授指出,客家山歌是反映客家人生活与思想感情的天籁之歌,是客家文化皇冠上的明珠,采用比兴、 双关、谐音、排比等手法, 即兴吟唱, 琅琅上口,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新时代客家山歌应该遵循“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的理念去创新发展。他通过分享深圳客家文化节的创办、大型客家歌舞剧《月照围楼》、《岭南三韵》以及《阳台山全国山歌邀请赛》等四个典型案例,梳理了深圳客家山歌抢救保护、创新发展的历程,通过播放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视频,加深了现场听众对这场讲座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杨宏海选取传统客家山歌及创作歌曲的经典唱段,在分析歌词蕴含的文学内涵同时,伴以歌手献唱。首先,请出被誉为“广东郭兰英”的何穗生演唱《山歌号子》与《客家山歌特出名》,介绍客家山歌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唱腔特色。78岁的山歌艺术家何穗生宝刀未老,她张囗唱道:
“客家山歌特出名,
条条山歌有妹名。
条条山歌有妹份,
一条无妹唱唔成。”
高亢嘹亮的歌声一鸣惊人,唱出了客家女性喜唱山歌善唱山歌的自豪之情。
杨宏海随后分析了客家情歌的艺术特色。邀请山歌新秀戴花,分别唱了三首情歌并作点评:《柑子跌落古井中》表达了女性求爱的含蓄之情;《送郎送到五里亭》表达了男女相恋的离别之情,而《桃花开了李花开》唱道:
“桃花开来李花开,
阿哥走后几时来?
你有空时捎封信,
你若无空托梦来。”
歌词婉约痴情,写出女孩对情郎的相思之情。
讲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山歌后,杨宏海挑选了两首创作客家歌曲《八月十五月光光》与《阳台山放歌》,邀请青年歌手曾宪元、杨蒙蒙现场演唱,其优美的歌声,真挚的思乡之情,令全场感动。
在客家传统艺术中,五句板弹唱深受老百姓喜爱。客家山歌手翁国峰、叶利红手分别执竹板与琴弦,弹唱叙事山歌《阿哥得病妹着惊》,演绎了一对男女恋人相互关爱的故事。
在客家地区,流传一个“广东刘胡兰“的故事,红色女战士张剑珍,是一位善唱山歌的宣传员,被敌人递捕后多次诱降能死不屈,面对反动头子张久华说你若嫁给我免你一死,她当即用山歌回斥:
“人人喊我共产婆,
死都不嫁张九华。
红白总要分胜负,
白花谢了开红花!”
现场请原籍河南的女歌手杨蒙蒙用新编豫剧唱腔演唱这首山歌,声情并茂,浩气凛然。这种创新尝试深受欢迎。
由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首席专家饶荣发作曲的《山歌唱出好兆头》,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传播最广的客家歌曲,中央电视台“青歌赛“有不少歌手都选唱此歌。男高音歌手朱国辉上台倾情演唱,博得满场掌声。
杨宏海强调指出,作为原生态的客家山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年轻人的审美进行创新,他历数了深圳几十年来为此所进行的艺术探索,包括客家歌舞剧《月照围楼》、客家小品《民族精神传万年》、情景歌舞《中华儿女共婵娟》、歌舞合集《岭南三韵》、专场晚会《客家流行风》等等。其中在阳台山全国山歌邀请赛中,由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音乐总监曾宪元挖掘的大浪传统山歌唱腔,与杨宏海合作创编的快闪山歌《好久唔曾相会过》,在山歌大赛中深受欢迎,其原创歌词是:
“久唔唱歌忘记歌,
久唔行船忘记河。
好久唔曾相会过,
人情唔聊会生疏”。
此歌唱出了客家人渴望交流,以交流增进友谊的真挚感情,是深圳传统客家山歌的经典。现场以此为基础,延伸创作了六首歌词的《技术大学唱山歌》,8位歌手以“快闪”的形式从现场各个角落边走边唱,最后一起走向舞台,令观众甚为惊艳。
由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指挥的客家交响乐《土楼回响》,其主题曲《客家之歌》只有四句:
“你有心来我有情,
不怕山高水又深。
山高自有人开路,
水深还有造桥人”。
虽然短短四句,却表现了客家人(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拓创新、一往无前的精神。前几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一部反映中国精神的电视专题片,就以此歌作为主题曲。在讲座的最后,杨宏海邀请了现场的歌手以及全体听众起立,教唱并共同合唱这首《客家之歌》。全场群情兴奋,激情合唱,唱出了浓郁的客家风情和家国情怀,把活动推上高潮。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支慧激动地说,这堂民间文艺大师课非常精彩,很好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真是大开眼界!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协办。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