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学技术馆主题画作:解码深圳科技人文共生的城市叙事

读创科技 刘娥
07-04 15:5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在深圳科学技术馆,展示着10幅主题画作,它们构建起独特的“深圳叙事”,通过艺术展陈诠释着科技、人文与城市精神的深层对话。近期,这些画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解码城市发展逻辑的‘美学通道’与科技人文教科书。”

这批以深圳各区风貌为蓝本的画作,将硬核科技、城市肌理与艺术表达熔铸其中。福田区《港湾春韵》融合红树林生态与科技建筑,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罗湖区《光轨脉动》以梧桐山为根基,借光轨列车,展现罗湖作为改革开放与特区建设原点,在新时代借助科技创新实现的华丽转身;盐田区《潮起盐田》以海洋浪潮韵律主线,展现盐田独有的产业布局和滨海城区景色的艺术升华;南山区《创新南山》并置科技地标与南头古城建筑,勾勒山海连城、云龙飞舞”的城区景象。

宝安区《宝安春曦》以水墨交融传统与现代活力,描绘宝安产业集群的蓬勃生机;龙岗区《智汇龙岗》呈现“科技赋能城市、人文滋养未来”的繁荣图景;龙华区《数字核心》记录龙华区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构建一幅数字时代的城市精神图谱;坪山区《未来之城》以红色元素赋予科技历史厚度,光明区《科文溢彩》绘就科研殿堂与山水诗画之境,前海《潮涌前海》借新青绿山水,展现深港合作创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并非单纯艺术点缀,而是科技馆展陈理念的延伸升华。画作以艺术为媒介,解码深圳各区科技地标,从宝安5G基站到光明粒子加速器,从南山科创园区到前海深港合作区,揭示科技硬实力背后的人文温度与精神内核,让观众在艺术感知中触摸城市精神、洞见发展哲思。

有评论称,深圳科学技术馆通过“科技场景艺术化、艺术表达科普化”展陈方式,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叙事空间。十条“科技美学”脉络,交织成理解城市发展逻辑的“美学通道”,更成为可感知的科技人文教科书。此次主题画作展陈,向世界宣告深圳魅力——不仅在于创新速度与高度,更在于探寻实践科技与人文互生、生态与城市、历史与未来和谐共生的新型城市文明范式,为城市科普与文化传播提供创新样本,助力公众读懂深圳科创密码与人文底蕴,见证城市在科技浪潮中持续进阶的生动轨迹。

(本文图片来自深圳科学技术馆小程序)

(作者:刘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