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红花山社让耄耋老人在家就有暖心“医靠”

宝安湾
07-04 07:37
摘要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陈慧

7月1日,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光明区公明街道红花山社康家庭医生团队再次上门,为81岁的退伍军人张爷爷和80岁的张奶奶检查健康状况。这是该团队长期服务社区老人的一个缩影,他们通过“健康微聊+家庭病床”的创新模式,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持续、贴心的医疗照护,让居民在家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健康微聊”成生命热线

家庭病床解燃眉之急

2024年4月,张奶奶推着轮椅带老伴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会成为改变两位老人生活的转折点。唐文辉医生与老人建立的“健康微聊”微信群,在随后的一年多里成了24小时在线的“生命热线”。2025年5月,张奶奶的求助电话让唐医生心头一紧——老人下肢出现巨大血泡,经诊断是因在家照护条件有限导致的双侧压疮恶化。面对老人“黑痂扩散、护理困难”的困境,唐文辉当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针对老人“出门难、就医难”的现实问题,唐文辉团队迅速为张爷爷开通家庭病床服务。每天上门换药、翻身护理,特邀压疮护理专家李小芳会诊,半个月内便使严重压疮达到撤床标准。撤床当日,张爷爷取出假牙高唱《打靶归来》的场景让所有医护人员动容。老人的歌声唱出了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深切感激。

长效守护彰显医者仁心

民生工程结出暖心硕果

撤床不撤爱,服务不断线。唐文辉团队持续为老人提供健康评估、用药指导等服务,每逢重要节点还主动上门送医送药。7月1日这天,唐文辉作为公明街道区域社康党支部书记再次带队探望,看到老人创面愈合良好、精神状态积极,尤其听到二老用革命歌曲相互鼓励时,深刻体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真谛。

这是光明区基层医疗服务的缩影。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现有家庭医生团队370个,家庭医生在管签约居民45.9万余人,建立家庭病床600余张、智慧家庭病床65张。通过“专业医疗进社区、健康服务入家门”的模式,落实“老有所医、弱有所扶”的民生承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