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空坠物风险,市民指尖“一键下单”上报,1小时内事发地就围起了警戒线。在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深圳期间,12345热线用一次次快速响应,接住了每一位市民参与城市守护的热忱。
快响应:1小时处置高空铁皮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9月24日10时许,深圳市民生诉求服务中心内,键盘敲击声与话务员的应答声交织,即便窗外风雨呼啸,这里的处置节奏丝毫未乱。
“我看到对面楼栋空调外机上挂着一大块铁皮,楼下还有行人,太危险了!”市民李先生在电话里向话务员描述着他发现的问题,话务员详细记录下事发地址、事发时间、具体情况等核心信息,一张标注“关注”的电子工单随即生成,并按流程派往事发地所在的福田区沙头街道沙尾社区。
市民李先生提供的视频截图
正在辖区内冒雨巡查的沙尾社区应急处置分队收到了市民反映的诉求,“台风天我们会重点盯高空坠物和低洼积水,市民反映的楼栋外,有几块铁皮已经掉落至路面,还有一块铁皮悬吊在空调外机上,十分危险。”沙尾社区应急处置分队队长吴泉锟告诉读特新闻记者,由于当时风雨太大,队员们在发现情况的第一时间先在楼栋两侧拉起了警戒线,防止行人靠近。
沙尾社区应急处置分队在危险区域周边拉起警戒线
待雨势稍缓,吴泉锟便带着6名队员赶到现场,通过与5楼住户沟通,队员利用安全绳小心翼翼地将铁皮固定后,缓慢降至路面。处置完毕后,队员们还顺手检查了空调外机,对其进行加固。
应急人员正在处置坠落异物
“这块铁皮是屋顶的遮阳遮雨设施,被台风掀落的。”吴泉锟表示,为防患于未然,分队后续还安排专人巡查了辖区内有相似屋顶结构的楼栋,逐一排查、加固,杜绝隐患。
从李先生拨通热线到隐患彻底清除,整个过程仅用一小时。在后续回访中,李先生也为处置效率点赞:“反映问题不久,就有人来处理,非常迅速!”
暖响应:一键上报,安全隐患当天就“拴”住
同样在台风天感受到“深圳速度”的,还有家住宝安区的周女士。9月23日晚6时许,因“五停”在家休息的她,在检查、固定窗户时发现,窗外燕罗街道金鹤路旁的一产业园内,露天堆放着大量木架。“我当时就担心,万一台风把这些东西吹起来,砸到路人或车辆就麻烦了。”
市民周女士拍摄上传的问题相关照片
周女士没有犹豫,立即打开“深圳-民意速办”小程序,在“受灾求助”栏目中按照指引填写地点、上传照片并描述隐患。“之前总听说民意速办能反映问题,不管是批评、表扬还是建议都能提,这也是我第一次用小程序,操作起来还挺简单的。”
周女士告诉读特新闻记者,因为全市都“五停”了,她本以为不会那么快处理。没想到当晚11点左右,风雨间歇,她走到阳台再次查看时,就发现那堆裸露的木架已被雨布覆盖,边缘还用绳索绑紧,防止被风吹开。
燕罗街道整改隐患后的现场
“后来街道工作人员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详细说了隐患整改情况,还感谢我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回忆起这段经历,周女士称赞道,这种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服务态度让她倍感暖心,“深圳政府的效率,真的棒棒哒!”
24小时值守+每3小时调度
民生服务“不掉线”
在深圳市民生诉求服务中心,读特新闻记者看到了一块实时更新的话务监控大屏,呼入量、接通量、在线人数等数据不断跳动。“特殊时刻,必须保证市民有一个能24小时打通的电话。”据深圳市民生诉求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台风“桦加沙”,9月23日起,中心就调派200名工作人员驻场,按8小时工作制“三班倒”,确保热线24小时畅通,工单24小时不间断转派。同时,还有近200名后备力量远程待命,一旦话务量激增,可立即远程支援。
对于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基本生活保障的诉求,平台会直接标注“加急”,优先转派给三防、应急、供水、供电等部门,形成“接诉—转办—处置—反馈”的闭环。深圳市民生诉求服务中心还实行3小时一调度,有关部门负责人每隔3小时召集会议,对重要的诉求内容进行集中查看、分析和跟踪处理环节,确保高效处置。
9月24日16时起,深圳全市范围内解除“五停”,生产生活逐步回归正轨。数据显示,在台风“桦加沙”影响深圳、全市“五停”期间,深圳12345热线及“深圳-民意速办”小程序共受理台风相关诉求5037件,涉及安全隐患、水电保障、交通出行等领域,多数加急诉求在1至3小时内得到回应。
“其实这种‘速度’在深圳很平常,不管是台风天还是日常,只要市民有诉求,我们都会尽全力快速解决。”民生诉求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句话的背后,是深圳始终把“民生无小事”放在心上的坚守,在极端天气的风雨呼啸中,12345热线的铃声与键盘声,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背景音”。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