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台阶!深圳海洋经济劈波斩浪动能十足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07-02 09:41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海洋旅游业繁荣、海洋油气业增储、海工装备市场活跃……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向海洋要动力、要发展、要未来,深圳扎实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持续强化海洋资源要素保障,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速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全面激发“蓝色引擎”澎湃动能,海洋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反馈情况,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4亿元,海洋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成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主要产业看,深圳稳外贸举措成效明显,海洋交通运输业强势引领;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海洋旅游业延续繁荣态势;海洋油气业持续增储上产,支柱地位显著;海工装备市场需求活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工业稳步增长;成功纳入商务部关于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服务迎来强劲增长。

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深圳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国产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进海洋油气业绿色低碳转型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实施南海东部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强化海洋油气开发实力,实现南海东部油田连续三年稳产2000万吨以上;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和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在流花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正式投产,并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2025年3月,中海油在深圳附近海域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攻克埋深超4500米的超深层勘探技术难题,进一步夯实资源基础。南山区成立海洋油气产业生态圈党委,整合中海油、友联船厂等16家产业链企业及清华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政企研学”资源共享,形成近千亿元产业规模,带动数百家配套企业和数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深圳以更大力度培育壮大海洋船舶、海工装备、涉海设备、涉海材料等海洋制造业,积极布局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持续做强海洋服务业。市海洋发展局扎实推动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落实,助力优质海洋产业项目“引进来”,积极招引苇渡科技、山东滨海新材料、欧卡智舶、西井科技等涉海重点企业。此外,顺应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面向国际市场和新兴消费市场,市海洋发展局推动绿色智能船艇、水下机器人等重点产品发展,牵头编制游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水下机器人产业培育实施方案。

优环境,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深圳加大政策、资金等引导扶持力度,利用中央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领域的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同时,使用市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洋机构落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组建等项目。

深圳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园区建设,在深圳湾生态科技园挂牌全市首个“海洋产业专业园”;充分发挥专业楼宇功能,支持福田区打造全市首个“海洋+”多业态总部和集聚区;同时,引导涉海企业“抱团取暖”,积极推动深圳市新能源船舶产业联合会、深圳市海洋智能感知产业创新联盟及深圳市水下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深化央地海洋合作,市海洋发展局与中国船级社深圳分社、中国电信下属天通卫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市海洋发展局推动深圳与江门签署海洋经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书,促进深江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治理等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与澳门合作探索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支持涉海企业发行债券,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拓展融资渠道。

促开放,推动公共测试区建设

今年4月,市海洋发展局引导特区建发海洋公司在海洋新城内港池建设深圳首个开放水域测试区并正式运行,面向小型智能船舶、新型水上运动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等海洋智能装备开展测试服务,实现从科研到成果、从样品到量产的淬炼蜕变,最终走向深海远洋。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发展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组织专题会议、现场调研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协调解决场地选址、用海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关键问题,推动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共建”的工作格局。

今年5月,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大鹏新区推动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并已在“央地国企深圳行——海洋专场”大鹏站活动正式发布建设计划,首期建设土洋和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主要服务于传感器等感知探测类产品、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装备等测试场景需求灵活的水下产品。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