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喜爱上了出国旅游,在浏览全球壮丽河山的同时,也喜欢上了捡异域奇石。一来它既不花经费,二来又有纪念意义,每一块奇石它捡自什么国度,象征什么形态等等,皆是韵律悠长、回味无穷的一件乐事。
为了捡到更多的奇石,今年四月二十五日,我从成都出发,随旅行团横贯美国东西海岸。黄石瀑布的轰鸣犹在耳畔,羚羊峡谷的红岩尚映眼底,二十余处名胜如走马灯般掠过。然而于我,这些壮阔景致竟都成了捡石的背景——我的眼睛总往地上瞟,寻找那些被万人践踏却兀自沉默的石头。
同行的旅友们都笑我痴,本是来观异国风光,却只顾低头寻找石头。我并不辩解,而是仔细给他们讲:“奇石这东西,有很多特点,首先看它是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而不是人工加工合成的。并且十分稀少,真正的奇石是稀有的,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中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其次是形态要有奇特感,奇石的形状、外形要奇特,可以是怪导、拙朴或巧妙的造型。画面石要求石形饱满、匀称,象形石则要求自然形成,不能有人为打磨或修整的成分。同时,奇石的质地要坚硬、密度大、光洁度要高,颜色要纯正、明快、协调,多种颜色的奇石要求色彩对比度高,不同的颜色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和美感。最后,关键的是要看纹理是否清晰,奇石的纹理要自然、和谐、流畅,画面石的纹理要有生动形象的图案,象形石的纹理要有凹凸不平,错落有致。整体效果要能体现神韵、意境和气势等。”我一边给他们讲,一边将捡到的石头递给他们看:“你们看,这块青灰底子上蜿蜒着乳白纹路,可不就是一幅微型山水吗?那块赤红石片上点缀着黑斑,俨然一只蹲伏的狐狸!”
众人啧啧称奇,纷纷帮我留意起来。石头这东西,原是最贱的物事,经人一点拨,倒显出几分灵性来。尤其是在布莱斯峡谷捡到的那块巴掌大的石头,引得众人的哄笑。灰白框内凸起一个黑疙瘩,活脱脱像当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面相,连那飞扬的金发都惟妙惟肖。从杭州来的凌老师捧着肚子调侃:“此石应该献给白宫,保准你能给你减免购物的关税。”我将它裹在纸巾里,小心收入行囊。
在旧金山渔人码头,我见到一个卖奇石的白胡子老人,他是广东籍华人,在他的玻璃柜里陈列着许多各种奇石,标价动辄数十美元。我向他展示我捡到的这块奇石,老汉眯眼细看后,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向我问价。我摇头,他竟从柜台下摸出一块碗口大的红色砂岩山水石,要与我交换。同行的众友们怂恿我答应他,我却想起捡这块石头的情景——当时夕阳将岩壁染得血红,我蹲在悬崖边,险些被风吹下山谷。这石头上沾着那一刻的惊心动魄,岂能是寻常砂岩石可比?
回国前夜,我在洛杉矶机场边的旅馆灯下细数此行所得:山水石三块、动物石二块、人像石二块,另有几块纹理奇异,我还没有给它们命名。我将它们排在洁白的床单上,竟隐隐觉得这些物象在窃窃私语。尤其是那块我给它取名为“特朗普石”的青色疙瘩,在灯光下特别的刺眼,仿佛真能开口说出一些惊人之语。
五月十五日返蓉,在过海关时,X光机前的检验员指着我行李箱要开箱查验,但见十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后。他捏起那块“特朗普石”端详,突然扑哧一笑,摆摆手放行。或许在他眼中,我不过是个无可救药的痴人,万里迢迢背回一包破石头。
退休近十年来,我先后游览了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也捡回了数十块石头,它们有的像山水,有的像花草,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等等。如今这些石头陈列在我的书房,与从峨眉山拾得的云母、青海湖带回的砾石、长江边淘来的鹅卵石为伴。它们沉默如初,我却总疑心它们在我不在时,正用石头的语言交谈着——关于黄石公园的地热、太平洋的咸风,以及那个不观风景,只顾弯腰捡石头的东方人痴人。
作者简介:黄世海,当代诗人、作家,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直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青春骑手》《潇潇军旅》《云间集》《高低重叠》《蜀葵》等诗词集多部,诗作多次入选各种年鉴和选本。获首届中国诗人精短诗歌奖、第八届四川日报文学奖、第四届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金奖等。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