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唐凯 蓝子钦
在深圳北站穿梭的人流中,总有一抹温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务队队长李元。15年扎根客运服务一线,她以“迎春花”般的热忱,为南来北往的旅客铺就温馨旅途,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
李元在深圳北站服务旅客。龙华新闻记者 蔡维泽 摄
6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元与中国高铁领域其他4位从业者代表,共同讲述了新征程上的高铁先锋力量。而她的故事,正是其中温暖动人的篇章。
深耕服务一线
打造高铁温情名片
据了解,“迎春花”服务队是全国铁路的优秀服务品牌,先后获得“202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2024年广东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2025年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迎春花”服务队成立于2011年,以叶迎春的名字命名,她是第一任服务队队长,同时也是李元的师傅,2021年,李元也成长为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务队队长。
在见面会上,李元介绍道:“深圳北站年旅客到发量近1.2亿人次,位居全国前列,港澳、外籍旅客比较多,与旅客沟通交流、做好服务是我们客运人员的工作职责,我和队员苦练内功,推行‘英语通、粤语通、铁路通、深港通’服务,现在我们都可以用英语和粤语为旅客提供温馨服务。”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务队联合市政交通部门,构建起专人专点专线的接续服务,串联起一条无缝衔接的爱心服务链。为了更好地帮助视障旅客出行,“迎春花”服务队还提炼了“说一声、搭一把、停一下”的服务法,做他们的“眼睛”,提供点对点的服务。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务队成立以来,五年间,20余万名重点旅客享受了从“车门”到“家门”的全程无忧服务,1.2万视障旅客得以顺利出行。
见证高铁飞跃
诠释中国速度背后的初心
作为高铁发展的亲历者,李元对中国铁路的变迁有着深刻感受。
19年前,她第一次从老家山东菏泽到北京上学,当时排了几个小时的队买票,坐了将近12个小时绿皮火车。如今,菏泽到北京的高铁仅需3个多小时,“三小时生活圈”取代了漫长车程,手机12306购票、自助进站等智能服务更让出行效率大幅提升。
深圳北站的发展亦是中国高铁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在见面会上,李元还重点介绍了深圳北站的巨大变化。刚开通时,深圳北站日均发送旅客还不超过2万人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网不断加密,现在开行的列车数量成倍增长,单日旅客发送量已经突破了35万人次。旅客到了深圳北站以后,可以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等交通工具的无缝换乘,可以说做到了“说走就走”。
“中国高铁的变化,体现在速度更快、设备更加先进上,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我觉得这就是中国高铁的成功密码。”李元如是说。
持续创新引领
优化细节提升服务温度
李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志愿者,工作以后,她也把奥运礼仪标准引入团队,跟大家一起学习。“迎春花”服务队队员平均年龄30岁,李元带领队员默画全国铁路车站示意图,熟记3000多个车站名称;为攻克粤语沟通难关,团队向广东籍同事请教发音,从零开始练习,最终实现与旅客的流畅交流。这些努力收获了旅客的广泛认可,一面面锦旗背后,是服务队用真诚与付出书写的暖心故事。
此外,深圳北站持续创新服务场景:设置免费手机充电口、开设“书香驿站”、增设儿童游乐区、搭建科技魔方显示屏作为城市打卡点,并通过队员佩戴眼罩体验视障旅客困难,不断优化服务细节,让高铁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见面会的最后,李元深情表达:“从事客运服务工作15年,能够做一朵‘迎春花’,温暖南来北往的旅客,我感到十分欣慰。新征程上,我将和同事们继续用爱心续航,真心服务,为旅客铺就温馨旅途。”这一席话赢得了在场记者们的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