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袁春燕/文 蔡维泽/图
▲著名钢琴家蔡崇力演奏《黄河颂》。
6月21日,位于龙华区博智大厦文化活动中心的深圳·龙华钢琴博物馆(下称“钢琴博物馆”)正式开馆。至此,钢琴博物馆不仅将陈列珍贵的钢琴藏品,更将承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命,成为龙华乃至深圳的文化新地标。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赵东,龙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敏出席开馆仪式。
▲深圳·龙华钢琴博物馆馆长许经燕致辞。
黄立敏在致辞中表示,钢琴博物馆的诞生,填补了龙华区高雅艺术场馆的空白,更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为市民打开一扇通往世界音乐殿堂的大门。它将成为市民美育的课堂、艺术交流的平台,是龙华对外展示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她希望钢琴博物馆以开馆为起点,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国际的文化纽带,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事业,以艺术滋养人心、以文化点亮生活。
▲观众参观钢琴博物馆。
作为龙华区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钢琴博物馆以三层总建筑面积为5324.82平方米的体量开放。依托收藏家许经燕的珍稀藏品,以“壹部琴书”为理念,展出258架钢琴,并通过展演、研究与教育等活动,推动钢琴艺术普及。
该钢琴博物馆是深圳乃至全国最大的历史钢琴博物馆。未来将打造集教育、研究、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馆内将定期举办钢琴音乐会、大师班、讲座等活动,为钢琴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钢琴博物馆还将与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和机构合作,推动钢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钢琴博物馆馆藏各类历史古董钢琴和相关物品2985件/套,均已通过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现场鉴定,并给予高度评价。
▲特别展览《消逝与永恒》。
开馆当天,香港钢琴音乐协会主席、澳门钢琴协会主席蔡崇力现场演奏《黄河颂、战台风(选段)》,深圳本土钢琴演奏家邹静怡连奏《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与此同时,展览《消逝与永恒·历史钢琴大观》同步开启,为市民呈现一场跨越三百年的音乐史诗之旅。
▲青年钢琴家邹静怡演奏《我爱你中国》。
延伸阅读
“声音方舟”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深圳·龙华钢琴博物馆建成开馆,以崭新的面貌带领市民走进跨越百年的沉浸式艺术鉴赏之旅。
▲观众参观钢琴博物馆。
走进钢琴博物馆,人们会发现不同的楼层有不同的主题板块。一层是“消逝与永恒”,设置音乐长廊、穿越时光·邂逅大师、沙龙音乐厅等,其中音乐长廊陈列100余幅钢琴与音乐名画,包括40余幅音乐家肖像画,参观者可通过扫码沉浸式聆赏海顿、贝多芬等大师的经典作品;穿越时光·邂逅大师板块可近距离观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曼、布拉姆斯等传奇音乐家生前使用的钢琴或同期同款钢琴;沙龙音乐厅能容纳200人,内置奥地利Brodmann顶级音响效果,有助于听众聆听历史名琴音乐本真。
二层是“钢琴社会化与东方足迹”,以“有琴有艺·匠心世纪”与中国钢琴史,揭开艺术立式钢琴贵族沙龙走向中产阶级家庭的历程以及钢琴音乐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变化。
三层是“工业革命与钢琴文明”,钢琴帝国的诞生以朗文、克莱门蒂、布罗德伍德等制琴先驱到辉煌时期的施坦威家族为主线,解析工业革命推动钢琴规模化生产的商业与技术革新;在“方型钢琴史诗”,人们可欣赏全球最大规模博物馆方型钢琴专题展,追溯其从18世纪身份象征至19世纪末消亡的历史轨迹;“三角钢琴与社会变革”串联巴洛克至浪漫主义时期的三角钢琴,关联世界重大事件与发明。
“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让承载文明的‘声音方舟’得以停泊;每一位支持者的无私奉献,使‘以琴载道,文明互鉴’的愿景照进现实。”钢琴博物馆馆长许经燕在开馆仪式上说,钢琴博物馆不仅是深圳“钢琴之城”的新地标,更是献给所有热爱音乐灵魂的时光胶囊。
近年来,龙华区始终将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以“文化强区”战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钢琴博物馆的开馆,正是龙华践行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未来,相信钢琴博物馆将通过多元活动,激发城市文化活力,让更多人在黑白琴键的跃动中,感受艺术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