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蓢学校六(6)班 谢昕蓉 指导老师:姚念露
好友小钟苦口婆心地劝我:“小谢啊,你已经六年级了,为什么还不学自行车呢?学会后,有很多好处的!比如自己骑车上下学,比如周末我们一起出去玩……”小钟的话音未落,我的思绪已经不知不觉飘到了幼时,再一次看到那个躺在床上、双膝红肿的小女孩。
学自行车不难,但我对此有伴随至今的心理阴影。
曾经,我对学会骑自行车这件事也抱有极大的自信。那时刚拿到自行车,我就拖着爸妈去练。“眼睛看着前面,不要害怕。”“不要怕摔倒。”“慢慢找感觉。”他们一人一句,可全身绷紧的我一句话也没听进去。我握住车把手,身体不由自主地左右摇晃,没一会儿,屁股已经从坐垫脱离大半,随时可能坠落。发觉即将大事不妙,我的右手想掌握主导权,使劲把车头往回掰,却被左手死死压制,可能我的左右手互相不熟悉,也有可能是脚的问题,每踩一脚踏板都十分艰难,好像脚被千斤重的石头套住,踏不下去,也抬不起来,左右脚都为难。难道走了这么多年的路,我的左右脚还没有形成默契吗,还是说他们像老师说的那样,不会变通呢?还有可能是嘴巴的问题,它一直在尖叫,用声波影响别的器官。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的身体是多么笨重,多么不协调。最后爸爸还放了手,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突然被剪断线的风筝,最后手脚都留下了与大地全身心共舞的痕迹。躺在地上的那一瞬间,疼痛与悲愤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实在可恨!
直到今天,每次看见班里的小辰和小力骑车,我就会有种说不出的不甘心。
骑车大师小慧曾对我说:“摔倒并不可怕,可能你需要重新开发出骑车的勇气吧。”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真的可以重新开发出这种勇气。
编辑点评
小作者对“第一次学车”的描述极具画面感,语言幽默中透着自嘲,真诚动人。结尾以朋友的话点明主题,并展现希望与成长的动力,是一篇将生活细节转化为成长叙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