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携手向未来!高新中学学子走进腾讯总部探AI

读创教育 张郗郡
05-28 23:3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方杰 通讯员 葛夏欣 胡少杰

5月9日,深圳市高新中学47名八年级学生怀揣 “AI真的会占领地球吗?” 的疑问,踏入腾讯滨海大厦,开启 “高新之问:走进大企业” 系列课程首站。

这场由腾讯青少年学堂主办的 “腾讯 Mini 鹅线下开放日” 活动,以沉浸式科技实训与AI科创实践为载体,让少年在企业场域中触摸科技脉搏,在“问题驱动学习” 中探寻AI与人类文明的共生密码。

探秘科技殿堂:

从建筑美学触摸企业灵魂

当同学们手持参观证扫码通过闸机,充满活力与科技感的腾讯总部大楼便牢牢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极具设计感的建筑线条、实时跳动的数据大屏、开放式的员工办公空间,勾勒出科技企业的独特气质。在员工活动区,看着或专注敲击键盘、或热烈交流的腾讯员工,有同学感叹:“这就是‘大厂’的日常,充满智慧与创意的碰撞。”

走过企业发展历史墙,从即时通信工具的迭代到AI技术的突破,同学们仿佛触摸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脉络。当看到 “腾讯系” 产品矩阵图时,有同学指着微信图标兴奋地说:“原来我们每天用的工具,背后藏着这么多科技奥秘。”

对话AI专家:

在思想碰撞中解码科技伦理

在《AI创想30问大课堂》上,腾讯青少年学堂专业讲师Amber老师(腾讯资深产品经理、AI 创想家产品负责人)以 “腾讯系” 产品为切入点,从应用场景层层拆解AI背后的技术伦理。课堂上,“AI 会产生自主意识吗?”“人工智能的发展边界在哪里?” 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

有同学在学习手册“学后观点”中写道:“正如阿西莫夫在‘机器人五部曲’中所表达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底层逻辑都是基于人类而生。人工智能只是工具,重要的是人类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可见,高新中学的同学们在这堂对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深入探索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点燃了对未来的憧憬。

校社共育新篇:

让社会成为“新”教室

作为高新中学 “新” 教室特色课程的重要实践,此次活动以“问题驱动学习”为核心——出发前学生自主提出AI相关疑问,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设计课程,并通过学习手册中 “我的观点”“教师的观点”“同学的观点”三方视角,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在随笔中写下感悟:“AI 不是冰冷的程序,而是人类探索未来的伙伴。”“科技的温度,藏在人类如何运用工具的选择里。”“代码是科技的骨骼,而人类的价值观才是 AI 世界的灵魂。”

高新中学与腾讯的合作,将不止步这一次参观。在未来,双方将在课程共建上深度合作——腾讯青少年学堂提供 “科技前沿动态库”,学校则在 “新” 教室校本课程体系下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的互动课程,让企业真实场景实践成为常态化学习场景。

少年展望未来:

在校社共育中播种创新

活动尾声,有学生追问工程师:“如何才能进入腾讯工作?” 工程师笑着回应:“努力学习,保持好奇心,未来你们也能成为这里的一员。” 少年们眼中的坚定光芒,折射出对科技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许。

“教育的未来不在黑板,而在社会协作的网络中。” 这场跨越课堂与企业的 “思想实验”,不仅是AI知识的启蒙,更是创新思维的唤醒。

未来,高新中学将持续依托各类资源平台,让更多社会和企业力量成为高新学子的 “新” 教室,以校社共育模式培养兼具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未来创新英才,让教育真正发生在 “科技心跳的地方”。当科技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当社企资源转化为育人力量,我们看到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正在高新中学萌芽。

(图片由学校提供)

(作者:张郗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