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科学园以“5+”战略打造数字文化新高地,赋能微短剧产业生态

读创深圳 肖欣静
05-28 15:1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欣静

日前,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锦绣科学园分会场正式启幕。本届分会场以“‘5+’赋能微短剧 文化打造‘微’生态”为主题,通过成果展示、产业论坛、交易对接等形式,集中呈现微短剧产业的创新成果与未来潜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文旅、品牌等多领域深度融合,为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科技双翼齐飞 园区发展再添新名片

锦绣科学园总经理杨忠致辞

开幕式上,锦绣科学园负责人杨忠在致辞中回顾了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2024年,锦绣科学园首次承办文博会分会场便获评“优秀分会场”,同年被龙华区认定为唯一一家“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专业园区”,标志着其“文化+科技”特色定位的全面升级。杨忠表示:“从微短剧影视拍摄基地的落地,到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锦绣科学园正以‘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文化传承与数字浪潮的共生路径。”

“5+”战略激活微短剧全产业链

与园区企业达成多轮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本届分会场的核心亮点,“5+”战略(即“科技+内容”“文旅+场景”“品牌+营销”“平台+交易”“人才+创意”)成为微短剧产业升级的破题关键。分会场现场设置了三大主题展区:“科技赋能内容”体验区、“微短剧+”跨界融合区、产业生态服务平台。业内人士指出,微短剧正从“流量快消品”转向“精品化创作”,而锦绣科学园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底座与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有望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与生态枢纽。

全民创意赋能 构建数字文化“微生态”

分会场同步启动“全民微短剧创作计划”,通过低门槛创作工具包、百万扶持基金及线上线下培训,鼓励大众参与文化内容生产。深圳大学文产院院长李明认为:“此举不仅激活民间创意能量,更让传统文化以‘轻量化’方式触达年轻群体,是文化普惠的生动实践。”

此外,分会场特设“微短剧国际交流周”,引入欧美、东南亚等地的优质微短剧作品与制作团队,促成中外合拍项目《丝路微光》等合作意向。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而中国内容出海占比已达35%,文化“微载体”正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赛道。

随着文博会锦绣分会场的启幕,锦绣科学园的战略蓝图愈发清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微短剧为切口,构建“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商业变现”的全链条生态。未来,园区将建设国家级数字文化实验室,并联合高校设立微短剧创作学院,持续输出行业标准与高端人才。

(受访方供图)

(作者:肖欣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