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吴春华 文/图
“虽然我不是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我非常热爱非遗,这些年来一直在弘扬和传播非遗,可以说是一名非遗传播者。”观澜古墟广永安旗袍店主理人曹婷说,她是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烧友,自2021年开始接触非遗后就入迷了,5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600多场次非遗活动和非遗课程,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非遗传播者。
曹婷在观澜古墟开了一家广永安旗袍店,以旗袍为切入点,面向市民群众传播旗袍、舞麒麟等。
早教经历
为传播非遗奠定基础
曹婷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书香门第。2006年,曹婷南下深圳,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早教老师。曹婷说,她从事早教工作可能是受到了她妈妈的影响。曹婷的妈妈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园长,所以她从小就接触到早教行业,特别喜欢孩子。
“记得10多年前,我在富士康公司开了场400多人参与的育儿讲座,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讲座结束的时候,有位爸爸站起来告诉我,老师你今天讲得特别好,我记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孩子了。”曹婷说,如今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家会更注重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精神世界。
对历史文化的爱好
促使她爱上非遗
“就这样,我陪伴了许多家庭一起成长,自己也收获了一份事业。除了这份事业之外,我心里还燃烧着一个小小的火苗,那就是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曹婷说,她每去到一个城市必打卡的地方一定是博物馆,她曾经在南京朱元璋的墓前一个人待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在和历史对话。
“在深圳,人生真的是有无限的可能性。”历史文化发烧友、早教老师,曹婷身上这两个标签是怎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者链接上的呢?曹婷说,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一位“内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眼见证了这位非遗传承人的创作过程,为这种独特的传统技艺感到惊叹,也第一次对非遗有了接触和了解。
曹婷制作非遗作品。
据了解,“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2008年,“内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非遗,发现以前陌生又遥远的非遗概念一下子变得很真实,我也因此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去学习了很多非遗知识,了解了很多非遗背后的故事。”曹婷说,接触非遗后,随着了解越多越深,她越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更加感叹古人的智慧和他们的匠人精神,也萌发了弘扬和传播非遗的念头。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述非遗
说干就干,2021年,曹婷放弃了从事了15年的早教事业,把10多年的工作经验全部抛在脑后,作为一名非遗“小白”,从零开始,成为了一名非遗传播者。
曹婷组织活动。
“刚开始我并不清楚到底怎么来传播非遗,当初只是看着老师们在制作自己的非遗作品时,小朋友会被这些作品吸引,既然孩子们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做些非遗课程吧。”曹婷说,刚开始她是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验。最初的时候,她专门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讲非遗兴趣课,但是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发现很多非遗传承人并不擅长表达,所以往往是非遗传承人在上面讲,下面的孩子却自己玩自己的,达不到预期效果。”曹婷说,发现这个问题后,她结合早教经历,亲自带着几名小伙伴先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基础的非遗技艺,然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认真研发出非遗课程,再让学习了非遗技艺的老师去给孩子们讲课,效果非常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
曹婷在社区开展非遗课程。
“我们这些老师本身就从事过早教工作,讲起课来得心应手。”曹婷说,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把非遗故事化,这样一来就更能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中国书法,大家可能没想到它也是一项非遗。要了解书法就要先了解文字,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最早被记录下来的翻车事件是在甲骨文上的。“这个是我们甲骨文中的“车”,话说有一天,商王武丁兴致勃勃地驾车去狩猎,突然间牵引车辆的马儿受到了惊吓,现场大翻车。当时的甲骨文不能很好地描述这样一种突发状况,于是记录人员就临场发挥创意,把车字写成了这个样子,中间裂开了,用来还原车祸的惨烈现场,下面一个车字就更有意思,直接倒过来写,说明车都翻了,特别形象生动。”当老师在课堂上把商王武丁翻车的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在一阵阵笑声中记住了甲骨文“车”的模样。
古墟开旗袍店向大众传播非遗
“这些年,我们在南山、福田很多学校都开过非遗课程。5年来累计开展了600多场次非遗课程和非遗活动。”曹婷说,深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包括家长们都非常重视非遗传承,这些年来在教育部门和各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她们先后开展了600多场次非遗课程和活动。“去年在红岭中学上非遗公益课时,有媒体问学校负责人怎么看待非遗进校园这个活动。她说,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项目能够走进校园,让孩子们更多地领略和体会到我们中国的各种非遗技艺。在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的坚持更有动力了。”曹婷说,这些年来在学校开设非遗公益课程,看到了孩子们对非遗的喜爱,也更加坚定了她传播非遗的信心。
“今晚有得到”活动现场曹婷进行分享。
“我觉得光让孩子们喜欢还不够,还应该让更多人来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为了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传播非遗,2023年曹婷在人流较大的旅游景区观澜古墟开了一家广永安旗袍店,以旗袍为切入点,面向市民群众展示旗袍、舞麒麟等。“这份热爱也让我发现,非遗传播不只是传承人去做的事情,也可以有很多喜欢非遗的人,像我、我们的老师,去感受、分享这份美好。”曹婷说,她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喜欢非遗、传播非遗,大家一起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传播下去,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