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史诗 | 聚焦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文 何龙/图
05-26 16: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26日下午,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开幕。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以《哲学社会科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为题作了发言。

强世功认为,一部中华文明史是各民族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共同体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从夏商周的姓族联盟、宗法分封制,到后世和亲联姻、大规模迁徙与杂居共处,中华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并由此展开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各项工作。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

强世功说,“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分彼此你我、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荣辱与共、休戚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历史上为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几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正在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推动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凝聚力量,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领导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愿景和规范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道路指引和典型示范。

强世功认为,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然要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建设,超越西方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相结合,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哲学社会科学视野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是多民族交融共生的历史,也是各族儿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史诗。要以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同发展,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让中华民族重获文明的荣光。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