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记者 黄国焕 通讯员 彭桥华
近日,光明街道组织36名退休干部到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东坑镇“丁彭黄”片区开展实地研学,汲取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经验,助力光明科学城建设及迳口古村改造。
活动首站,老干部们走进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在这里,老干部们了解到,松山湖科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科技+生态”双轮驱动汇聚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重大科技装置,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高地。随后,老干部们沿着“科技立城”脉络,深入了解大湾区核心承载区建设路径。
当天下午,老同志们走进东坑镇“丁彭黄”片区。这片占地5.1平方公里的岭南古村群,曾因房屋破旧、内涝频发而面临空心化危机,如今却蝶变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桃花源”,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双料典型村。
在黄屋村青年创业街,由旧宅改造而成的咖啡小院、潮玩店铺与古祠堂相得益彰。据导游介绍,通过统租村民房屋、引入新业态,片区成功盘活了40余间闲置资源,带动了村民创业增收,实现了“院景”向“钱景”的华丽转变。丁屋村聚焦民俗文化,非遗体验馆、曲艺展演馆等文化载体让“丁屋有好戏”的品牌深入人心。彭屋村依托田园水系,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打造“彭屋有好梦”的休闲品牌。
参观结束后,老干部们围绕本次研学活动并结合光明街道实际情况,展开热烈讨论。他们发现迳口古村跟“丁彭黄”片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借鉴东坑“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模式,依托迳口客家古建筑群,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将旧宅打造成非遗工坊、乡村书房等文化空间,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激活发展动能,让古村既有文化底蕴又具现代活力。
光明街道将继续做优服务,聚焦“科学+银龄”,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和丰富完善的产业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提升老干部科学素养,助力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