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文灿
5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发布垃圾分类科普研学地图、上线全域可回收物“深i回收”品牌,并联合多领域代表发出垃圾分类“绿色宣言”,全面展现深圳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成果。
据统计,自202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深圳累计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标准化改造,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突破49%,“蒲公英计划”覆盖超百万市民家庭,构建起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科普教育体系,为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奠定坚实基础。
为满足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深度需求,本次活动发布了深圳市垃圾分类科普研学地图。该地图整合全市10个区(新区)的25个特色研学点,涵盖科普场馆、环保主题博物馆、垃圾处理末端设施等,通过可视化路径设计,让市民清晰了解垃圾分类全流程,方便就近参与实地探访。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是,同步上线的全域可回收物“深i回收”品牌。市民通过“深i回收”小程序即可快速定位周边回收点位,获取网点地址、营业时间及导航服务,实现“一键预约、精准回收”。据悉,深圳打造的“深i回收”品牌正通过一套标准VI体系、一个便民服务平台以及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可回收物智能回收为主的“科技+循环”双核驱动,将环保行动转化为可触摸的城市温度。
活动中,来自政府、环卫、物管、餐饮、酒店、物流、商圈等各大领域的代表共同发出“绿色宣言”:餐饮协会倡议推行适量点餐,将“光盘行动”与厨余垃圾精准分类相结合;酒店业商会强调践行垃圾分类“3R无废酒店”理念,吸引入住旅客共同参与源头减量、垃圾分类;快递、外卖行业代表着眼包装环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共同推进包装绿色化、减量化。
宣传周期间,深圳将围绕“减量齐参与”“回收再利用”“分类接力行”“小手拉大手”“分类研学季”五大主题开展活动,通过互动体验、科普教育、实践行动,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持续深化垃圾分类成为深圳“低碳生活新风尚”。
此外,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联合团市委、市少工委开展塑料知识课堂,举办奶盒回收、芬芬小课堂、高校“蒲公英·绿色毕业季”等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社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结合垃圾分类科普研学地图,依托自有科普教育场馆和末端处理设施,组织垃圾分类“科普馆奇妙之旅”等活动,向公众展开“垃圾去哪里了”的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