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雷: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05-23 10:1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近期,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将举行,其中就包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分论坛。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3周年、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9周年之际,深圳晚报记者就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话题,采访了深圳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少雷。

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陈少雷教授还是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联常委、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他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等多个重要场合,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构建该体系等根本性问题,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陈少雷认为,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来看,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他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推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与精神动能的战略任务。

谈及党校在其中的作用,陈少雷表示,党校是社科“五路大军”中的关键力量,要自觉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肩负起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责任。“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党的学校,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党校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旗帜、意志与使命,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己任,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融入党校教学科研全过程,在育才献策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在党校主责主业中推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理论骨干队伍,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中坚力量。”他补充道。

在谈到深圳的独特价值时,陈少雷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示范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试验田”,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样本。“深圳的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式的设想,而是始终坚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他指出,正是这种改革精神和实践探索,为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深厚土壤和宝贵经验。45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各领域创造了大量“深圳经验”,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鲜活案例和实践基础。“理论既来源于实践,也深刻反作用于实践。深圳正是这种双向互动中最典型的城市代表之一。”陈少雷表示,未来深圳应继续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发挥示范作用,贡献更多“深圳智慧”。

据悉,此次论坛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将围绕“赓续文化根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加强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