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智囊团齐聚西涌,为国际暗夜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读创深圳 张妍
05-14 16:0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杨采玲 罗滨彬

近日,由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团工委、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西涌社区共同举办的“2025年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提案大赛”初赛启动,40余名南科大专家学子深入全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通过“理论研讨+田野实践+星空观测”三维联动模式,开启青年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为暗夜社区可持续发展献智赋能。

此次大赛是南澳团工委聚焦“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之一,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地空系共同打造的青年智慧赋能基层治理实践平台,旨在将高校青年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力量,为西涌星空文旅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注入青春动能。

据了解,西涌社区于2023年4月被国际暗夜协会正式授牌,成为全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同时守护了浩瀚星河与萤火虫栖息地。随着萤火虫观赏季的到来,这片青年学子倾注智慧的热土,正以“暗夜经济+生态旅游”的创新模式,谱写着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和谐共生的生态新篇。

西涌股份合作公司总经理钟俊有为参与活动的师生详细介绍了西涌暗夜社区的创建过程和成效情况,点燃了青年学子为暗夜社区发展献计献策的热情。

南科大地空系叶生毅教授表示,青年学子参与暗夜社区建设,既拓展了天文科研的实践维度,又为生态保护和科教融合提供了创新样本。

南科大地空系徐世庆教授立足专业视角阐释暗夜保护对天文科研的重要意义,强调西涌模式对城市光污染治理的示范价值。

南科大思政中心王春英老师指出,此次实践是青年学子走出实验室、触摸社会治理脉搏的重要契机。

参赛的学生们立足光污染深化治理、夜经济发展、萤火虫守护、志愿服务等主题自发组成了7支调研队,分头深入社区开展实践。在天文台观测站,学子们解密望远镜等尖端设备,掌握光污染量化评估方法;在社区街巷,他们与17家商户、50余位居民及游客进行交流,为提案撰写积累一手资料。夜幕下的星空观测实践中,专业讲师以萤火虫栖息地保护等鲜活案例,解析光环境调控对生态平衡的深远影响。本次实践考察累计形成10余项社区发展关键指标,为提案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考察是提案大赛的核心环节。参赛团队将聚焦“光污染智慧治理”“暗夜经济产品开发”“天文科普体系构建”三大方向,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形成可行性解决方案。

据组委会透露,大赛将于6月5日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决赛,优胜提案将通过政校企三方共建的孵化机制,获得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试点落地机会。“西涌不仅是星空保护区,更是青年实践场。”南澳团工委负责人表示,期待学子们以跨学科的视角,为社区发展提供创新解法,让暗夜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向赋能。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张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